熵增的未来

热学第二定律也就是熵增定律说: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熵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熵”是一个物理量,通俗的说就是描述一个系统中无序、混乱的程度,比如说一个摔碎了的杯子的“熵”就比一个没摔碎的杯子大。
举例说,一个打扫干净摆放整齐的房间,熵是最小的,随着房间变脏变乱,熵就越来越大,这个过程就是熵增。用熵增定律来解释世界和事物规律,基本就能得出世界永远会沿着从有序到无序发展这一结论。这不是宿命论,而是物理规律,古人不懂热学第二定律,但是观察事物的变化之后,也把这种物理规律归纳到宗教或者哲学里去了。
一个社会也这样,承平日久之后就会熵增,就会阴柔化和白左化,阴柔化的表现是对压力和疼痛的承受能力变得极低,一点点负面的情况就会引发社会动荡和集体恐慌,白左化的表现就是对一些小众的并不是特别重要的社会问题浪费极大的社会资源,比如LGBT话题,比如动物保护等。
前面是说社会层面的,个人层面也一样,个人的阴柔化就是过度脆弱和自私,一方面觉得追求极度的个人自由是天经地义的,社会的稳定和富裕是天经地义的,宽容和高度文明化是理所应当的,一旦不如意就脆弱崩溃。个人的白左化就是对一些遥远的第三方群体表现出的情感甚至远超对身边人,爱非洲的穷人远过于爱自己的身边亲人朋友,爱猫猫狗狗胜过于爱自己的孩子,哦,不对,他们有些人甚至害怕和憎恨生孩子。
为什么呢?因为爱远方的人和爱猫猫狗狗比较简单,嘴上说说就行,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抹抹眼泪表现出自己的爱心,转过头该怎样生活还是怎样生活。爱身边的人则需要付出耐心、韧性和实实在在的时间精力和情感,爱身边的人要付出会累,需要承担责任,爱远方的人则不需要,“表现出爱”就行了。
同样的,关注那些空泛的看似不容辩驳的大词和理念,只需要做价值判断就行了。自由好不好?肯定好啊,富饶文明好不好?肯定好啊,民主和谐好不好?肯定好啊,要不要?肯定要,要多少?全部要啊。这些好的东西是客观上天生就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吗?有中间过渡形态和不同解释角度吗?他不管他不听。实现这些美好的目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他愿意吗?他不愿意。他只想享受。要他耗费巨大的代价去努力实现而不是由他马上享受,他马上就哭天抢地了。
任何一种美好的结果,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收获。不懂这些的人,就会自艾自怜。
比如说前几天高考结束,媒体上到处都是考完试学生释放压力之后的那种喜悦,那是一种努力奋斗后释放了压力的由衷的快乐。我看很多人都说这是专属于年轻人的快乐,言下之意就是成年乃至中年之后这种快乐就越来越少甚至没有了。
其实不是的,只要你去努力,去奋斗,去殚精竭虑又没日没夜为一个目标拼搏,这个目标达成之后,都会获得类似于这样的快乐的。小到减肥成功之类的小确幸,大到事业有成或者失败之后再成功的大欢喜,都是一样的,你是要去付出时间努力了。就能收获这种快乐。
如果你是说出那种“我再也没有这种快乐”这种话的人,那么你要小心,你可能太久太久没有努力了,这很危险。
成年人的熵增比少年大,并不是因为成年人天然失去了快乐,而是成年人失去了初心和努力奋斗的动力,变得懒惰和油腻,躲在舒适区里一动不动。
熵增定律说,一个好的杯子会碎,一个碎的杯子却不可能回到原来的状态,对抗熵增是每一个人一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