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档案(28) 虚构12 背水一战
“不,不!”罗家。一向文静稳重的罗若兰有些激动:“韦导演,恕我直言,你就把夏涛想得那么坏?”
韦枫:“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不是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吗?”
罗若兰捋了捋头发,稍稍平静下来:“是的,如果夏涛爱上了她,这可以理解;如果他们结婚了,那也完全可能。但夏涛绝对不会是那种人。不是。”
“为什么?”
“夏涛和你我一样,都是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同一代人。我总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正统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十年动乱的磨难使我们更趋成熟,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事业和生活,很少有出格的。”
“不过,时代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六十年代过来的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你刚才说的‘很少’,不等于没有吧?”
罗若兰微微点头:“也许是这样,可是夏涛不会,我了解他。”见韦枫不语,有诚恳地:“韦导演,要是你知道夏涛后来的遭遇,可能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化出)
字幕:1986年2月18日,电大无城分校负责人在工业企业管理班进行毕业论文动员。
一队自行车冲出校门,几辆车子在宽阔的马路上并驾齐驱。
齐天圣:“毕业论文这一关可不好过,搞得不好,三年心血就前功尽弃了。”
莫行:“着什么急啊?车到山前必有路,包你们都毕业。”
陈晓婷:“我们的罗大姐大概早已胸有成竹了吧?”
“我?”罗若兰微笑道:“八字还没一撇呢。搞什么课题,心里根本没底。哎,辛西娅,你呢?”
“我打算再仔细读两遍《红楼梦》。”
大家笑了。有人说:“你打算写红学论文啊?”
辛西娅一本正经地:“你们笑什么?《红楼梦》里有许多经济管理知识,那个王熙凤就是个管理专家。要不怎么称得上百科全书呢?”
大家说笑着,罗若兰却放慢速度,等候一直落在后面默默无语的夏涛,关心地:“老夏,你有什么打算?”
夏涛深思熟虑地:“我苦思三年,该有个结果了。”
黄昏,三月的潇潇春雨敲打着窗户。
罗若兰手里织着毛线,若有所思地看着窗外的雨丝。
有人敲门。
罗若兰放下毛线,走过去开门,意外地:“老夏,是你?”
浑身湿透的夏涛站在门口:“对不起,我看到这儿亮着灯,就贸然闯进来了。”
“快进来吧。”罗若兰赶紧把夏涛拉进室内。
夏涛抖落头发上的雨水:“这鬼天气,早晨出来还好好的,现在下个没完了。”
沈雄闻声从厨房里出来。
“来,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夏涛,他就是老沈。”
“呵,你就是夏涛?久闻其名,今天总算见到你了。”
“你好!”
罗若兰拿来一块毛巾:“来,先把头发擦擦,把湿衣服脱了。”
沈雄看了看手表:“哟,你们谈吧,我得走了。”
罗若兰看着他:“去哪儿?”
“市围棋协会有个辅导青少年棋手的讲座,‘山中无老虎’,就拉着我这业余五段去滥竽充数了。”
罗若兰嗔怪地:“你呀,真是大忙人,星期天好不容易在家呆了一天,最终还是‘晚节不保’。”
沈雄憨厚地一笑,走出门去。
俩人在沙发上坐下。
夏涛:“对不起,你这儿有什么吃的吗?我可饿坏了。”
“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等着。”罗若兰急忙站了起来,风风火火地走进厨房。
夏涛环顾着房间。
不一会儿,罗若兰用托盘端出饭菜放到圆桌上:“来吧。”
夏涛走过去,香甜地吃着。
罗若兰也在旁边坐下:“不知你会来,也找不出什么好吃的。”
“对我来说,这可是‘超一流水平‘了。”夏涛吃着,突然想起:“你儿子呢?”
“上他奶奶家去了。今天你去哪儿了?”
“在厂里泡了一整天。”
罗若兰拿过毛线织着:“有收获吗?”
夏涛苦笑:“我算是啃上一块硬骨头了。”
“怎么了?”
夏涛从皮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你看看吧。”
罗若兰放下毛线,接过笔记本翻看。
夏涛继续说:“原先我以为,我这个厂长没当好,关键在于没抓好新产品开发这个龙头,所以我的选题是关于二轻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去厂里,主要是想了解厂里这几年来在这方面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可是到厂里一看,不得了,现在真是财大气粗,今非昔比了。打个比方吧,就像那些过去摆个衣裳摊的小老板,一下子就成暴发户了。”
罗若兰看着笔记:“怎么,你们厂现在还要引进洗衣机电机的生产线?”
“已经报到省里去了。等省计经委一批下来,就组织考察团去日本,市里局里都有人参加。”夏涛思索地:“从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得很,可是凭我的直觉,一下子把规模搞这么大,凭着厂里的这点家底,肯定经不起折腾,就算你这几年发展再快,也不能这么搞啊。可是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一下子还真是说不出来。”
罗若兰放下笔记本,看着夏涛说:“你打算把这些都写进你的论文里去?”
夏涛吃完了,站了起来。罗若兰收拾起碗筷,端进厨房。又让夏涛洗脸。
俩人又都坐下。
夏涛:“现在这种情况下,再写什么新产品开发,我想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从本质上来说,我觉得这就是掠夺性经营。我打算再作些深入调查,结合对这个引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重点探讨什么是掠夺性经营?它的表现和危害是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掠夺性经营有什么本质区别,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罗若兰平静地望着夏涛:“你会得罪人的,真的。”
夏涛却不以为然地:“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往往对手越强,他就越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我这人可能也就这脾气吧,四平八稳的课题,对我没什么吸引力。”他站了起来:“当然,我也不相信,一篇普通的毕业论文,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字幕:1986年3月25日,《无城日报》发表特约通讯员高强的专访:《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访原城北电机厂厂长夏涛》
教室里,季之龙将一份报纸塞给夏涛:“老兄啊,你可真成社会名流了。”
球场上,工业企管班和兄弟班级正在进行着一场篮球友谊赛。
年近四十的季之龙在场上生龙活虎,打得十分活跃,同学们不时地为他喝彩。
夏涛和罗若兰在一旁观战。
罗若兰轻声地:“你呀,太不谨慎了。”
夏涛不服气地:“我干什么了?不就是才写了个提纲吗?”
“那个高强真的没采访过你?”
夏涛没好气地:“鬼才知道这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高强!除非他有特异功能。”
“这就奇怪了。”罗若兰思索着:“会是谁呢?难道是......”
夏涛注意地:“你说谁?”
罗若兰轻轻地摇头:“不会,绝对不会。看得出,这个高强想帮你的忙,如果说,上次他的忙帮得恰到好处,那末这一次就纯粹是在帮倒忙了。”
夏涛看看手表:“哟,我得走了。‘
罗若兰:“去哪儿?”
“听说省计经委来了个调查组,要对项目、重新进行评估,我想去找找他们。”
“这时候了,你还想主动去找他们?”
夏涛苦笑:“人家把退路都给切断了,我还能怎么办?现在再撤回选题,时间上不允许,也不符合我夏涛的性格。”
欲知更多精彩,请关注我的豆列之“青春文学档案”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28015221/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