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程度|虚无 无聊 求死欲 佛洛依德 意识流
过度思考有时会另行动力下降,甚至思考的方向是不正确的,扭曲的。 但完全不思考也不对,如自己所说的,控制哲学思考/深挖问题根源的时间。 用书写代替完全虚无的思考。 想要找到自己性格成因的答案 “那些经历”当然是有影响的,再往前推到原生家庭呢? 到底是原生家庭的原因,还是自己“放大原生家庭影响”的原因? 这里似乎陷入了一个循环的假逻辑。 这个事情是需要思考的,下个月在岛上好好想想吧。
跑步的时候有点烦躁,想尽快结束
然后想着,为什么想要结束呢?结束跑步后,又有什么更有吸引力的事情要做吗?
没有
什么都不想做,也不想什么都不做 don't want to do anything, but also don't want to do nothing
这时想到,死亡的吸引力又来了,于是回顾到下午看的「社会动物」里关于弗洛伊德的那段。那一刻能够体会到对“归于虚无”的渴望,对消灭肉体的渴望。(之前也有,但不会觉得这是什么社会现象)
但是呢,关于弗洛伊德,目前我还是认为,比起科学家,它更像哲学家,比起哲学家,更像宗教领袖。就关于我现在想要消失的这个念头,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我选择信弗洛伊德,就是选择他的宗教而已。
甚至关于「压制攻击性,世界会不会变得更好」这个问题,也很哲学/宗教,因为没有办法总整个社会层面去证实或证伪。(这是否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不相信能够获得真理,甚至不相信真理存在)
有了这些想法,「快点跑完步。把它们记录下来」这个事情,变得有吸引力了,跑步本身也更加轻松了。甚至做其他具体事情(看书,做计划,明天做事情的干劲)的想法也更清晰了,似乎不再“那么难”
关于意识流 “伍尔芙就是小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长大后成了意识流作家“ “意识流文学是资产阶级的消遣,无产阶级的毒瘤“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