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孩
写在前面
我以前是个从不喜欢回忆过去的人。但自从生了孩子以后,我竟然喜欢开始回忆过去了,回忆过去的人,回忆过去的事情。然后我发现,我真的忘了很多。
我第一个想讲诉的人,是我初中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朋友,陈思。
故事可能像碎片,请见谅。
1
陈思其实是我的小学同学,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同班。甚至她可能是小学班上第一个对我说话的人——至少在我记忆中如此。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对我们俩的关系产生后续影响。
上了初中,我们俩被分到了一个班,是我们小学班上唯二在那个班的。但是因为本来就不熟,所以初中即使在一个班上,我们也并没有更亲近。
转折点在初二。我们初中班主任开了一个奥数补习班,在班上挑了一些苗子进行培养。我作为全年级唯一一个获得了全市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很自然地被他选中了。而陈思作为我们班综合排名第一的学生,也在这些苗子里面。虽然这个补习班,因为全市临时宣布在高中以下的学生中不搞任何形式的奥赛,而不得不解散了。毕竟官方不认可竞赛成绩,那么中考成了唯一的升学渠道,那么没有必要再用奥赛挤占中考的时间了。但是通过半年多(也许更久?)的补习生涯,我和陈思竟然意外地成为了彼此初中期间最好的朋友。
现在我其实偶尔也会在想,陈思是否把我当作她初中最好的朋友?我隐隐约约好像还记得,我们初中有个女生小团体,而我好像是唯一一个毕业后就脱离了小团体并且跟她们几乎没有联系的人。我不知道其余人的生活状态,只是这些年段断断续续听说了一些大的近况。我甚至不知道她们是否成家,在从事什么工作。我可以借口说,因为我高考后就离开了那座城市;但是事实是,即使在高中期间,我也没有主动和她们联系过——除了陈思。
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非常费解。初中的记忆对于我来说竟然这么淡漠了?连我曾经视为“阶级仇人”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王斌,我似乎对他都毫不在意。其实,如果我初中没有因为外部环境放弃数学竞赛——或者说他没有放弃数学竞赛,我也许会走向数学的道路?我不知道。知识偶尔想起来有些可惜。
2
我初中的第一个标签,是“年级第一”,而且是“永恒的年级第一”。而这个标签,是陈思带给我的。
其实我并不是永恒的年级第一, 在整个初一期间,我从未进过一考场(我们是按照上一次的年级排名安排下一次的考场,一考场是年级前30名)。初二的第一次半期考试,我进了一考场,但是排名靠后,大概20+,原谅我真的忘了具体排名了,那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初二上的半期后,我开始和陈思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于是一切开始在改变。最大的改变就是,她带着我学习。
我想起《三体》中,维德那句名言:“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
对于陈思,那就是:“学习,学习,不择手段地学习!”
她不是那种书呆子,她总是能为自己的学习找到意义和乐趣。
比如,在我们某次教师节探望小学老师的路上,她告诉我:“你还记得初一第一次英语考试结束后,李老师在黑板上写的那几个字吗?——‘勤能补拙’。” 我愕然。当然我记得这件事情,但也就仅限于“记得”。她继续:“我不是那种很聪明的人,也许别人学一遍就能学会的事情,我要学十遍才能会;但是我愿意花十遍去练习。我要比别人更勤奋,付出更多努力,来取得同样的成绩。”我震惊了,因为我从来没想过要变得“勤奋”,那时候的我,还幼稚地认为:聪明的人是不需要勤奋的。但她真的很勤奋,她告诉我自己周末两天都是在家里坐在桌子旁边写作业,比如上午做数学作业,下午做英语作业,第二天上午做语文,下午做物理等等。我一开始还很诧异,那些作业怎么会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做完?我通常是周五晚上或者周天晚上昨晚,周末两个白天打扫卫生、看小说、玩儿。后来才知道,她不仅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门课还买了两本课外辅导书;同时,她还会把总结错题、总结上课笔记、预习下节课知识点等等。我对此几乎是惊愕。
再比如,她周五放学和我一起回家,我们一起找地方先做作业,直到晚上七点再回家。周末有时候也会来我一起出来做作业。我们做作业的场合包括但不限于:家附近大学的操场看台上、羽毛球馆旁边的废弃桌子处(可能比赛的时候用来放裁判牌子的)、肯德基、麦当劳、大学校园内的咖啡馆等等。很奇怪,我们学习的场合都是非正规学习场合,但是每次我们俩一起学习的时候效率特别高。我发现,跟她一起学习,我特别容易心静,然后效率奇高,能够沉下来来做那些机械性地我平时不愿意做的事情——如背文学常识、背单词等。对于她来说,也许是因为喜欢我给她讲题。
我们在一起学习了仅仅半学期,就显现出了成效。初二上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考了年级第一,她考了年级第二。这是我们俩初中以来最好的成绩,她虽然一直是年级前十,但是从来没有进过年级前五,这是第一次。而我,则是彻彻底底爆了个冷门。很多年以后,我先生曾经评价这是我非常令人讨厌的一个特点:向比我优秀的人学习,然后超越。
再后来,我在初中的各次考试中都保持年级前五,并多次第一。可能有一半的年级第一都是我拿的?我真记不得了,因为不重要了。关键是,除了我以外,年级上没有第二个人得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年级第一。更关键的是,我中考的时候以数学、物理、历史三科满分,以及其他科目接近满分的成绩,毫无意外地蝉联年级第一。如果不是语文考试那天吃坏了肚子,导致成绩奇差,可能还能拿个中考状元。
陈思考得也不错,只比我低五分。但是我们俩选择了不同的高中,于是分开了。
我们的分开不是刻意的。当初我们俩一直很坚定地要一起考三中,那可以说是我们梦想的高中。但是中考前夕,陈思的父亲拿着陈思的会考成绩,去三中的招生办找人,希望对方能够看重这个好苗子,给一些政策上的倾斜。但是三中招生办的人傲慢地回答:“我们这里只看中考成绩,有本事用中考成绩说话!”于是陈思的父亲去了与三中匹敌的另一所高中,一中。一中的人非常热情,并且询问了很多,最后愉快地签订了降分20分录取的协议(我也不知道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而我家里对我的升学一直很佛系,并且我个人对三中有种强烈的向往,实在不愿意退而求其次,所以我爸说:“你就勇敢地填吧,实在不行我给你交钱上。”最后陈思和我都考得不错,既没有用到降分政策,也没有花钱买名额,并且分别进了两所学校的理科实验班。
但是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找到过像陈思一样与我在学习上那么合拍的人。
3
我初中的第二个标签,是肥胖。
我高中班上有个好朋友叫乔佳,她和我是一个初中毕业的,但是不同班。初中时期我们互相没有说过话,但是都“认识”对方。乔佳后来告诉我,初中时期年级上大家对我印象深刻,第一是我成绩好,第二是我长得胖。本来那种胖是可以容忍的,但是我偏偏又和陈思形影不离,于是我的高胖和陈思的小巧玲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至于我们俩所过之处,总有人偷偷在背后议论,说我是两倍的她。
我现在很难想象自己当初的身材,因为我减肥后,把那段时间的照片全部删了。以至于我都快忘了自己曾经胖过——虽然也从未瘦过,但是至少保持在一个正常的状态,连孕期和孕后也如此。
而这个督促我减肥,并成功的人,是陈思。
现在想想,虽然我真正下决心开始减肥的时候是中考后的暑假,但是我真正的减肥行动从初三就开始了。因为初三的时候,我们市突然下通知,中考体育占3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虽然我可以去开病假条不参加体考,但是那只能得18分及格分,白白损失了12分。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身体条件,是没有办法通过体考的,但是陈思在这个问题上显示出了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我还记得在公交车上,她微微抬着下巴,对我说:“你想想,体育总分30分,化学才70分,我体育从不及格到满分,就是两道化学选择题的成绩。所以这个分丢了是有多不划算啊!”我觉得她有时候说话的语气像《哈利波特》里面的赫敏。
于是,我和她共同学习的日程中,又加入了一项:体练。我们会一起去操场跑步,会一起练习跳绳,一起做仰卧起坐,并且交流进步的情况。最后我真的把自己练上去了。除了短跑我实在是竭尽所能也无法达到满分以外,其它小项都是满分。所以最后体育考试,她30分满分,我29分。这是在我一年前不敢想象的。
而这段时间的体练,让我大概是瘦了七八斤,并且让我保持了锻炼的习惯,为后来暑期的减肥健身打下基础。
正式开始减肥,是在中考的暑假。而减肥的原始动力,大概是我喜欢初中外班的一个男生。
其实这件事情说起来也很乌龙。这个男生是我邻居,姑且叫他“邻居男生”;而与邻居男生同班的一个女生,也是我的发小,这里就称为“邻居女生”吧,我们三个都住在一栋楼。某一天,邻居女生跑过来跟说,邻居男生喜欢我,然后就狂笑着跑了。这时正好陈思在场,这时候她就开始了她的cp八卦。不停地在我身边说,邻居男生肯定喜欢我,我也肯定喜欢邻居男生但是不自知,并且加入了很多细节——有些细节其实是她脑补的。虽然邻居女生第二天就来给我解释,头一天是开玩笑的;邻居男生知道邻居女生跑到我面前“乱传话”后,也专门跑过来向我解释这件事,说邻居女生是乱说的。但是陈思对此的解释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总之,在陈思的煽风点火之下,我误以为邻居男生喜欢我,也因此也开始更加关注这个男生,并开始对我们之间的交往过分解读,于是,我好像真的喜欢上他了。
这个事情很久以后被证实是个彻彻底底的乌龙事件。邻居男生在玩儿真心话大冒险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真正喜欢的女生,就推出了一个大家都觉得完全不可能的人——我。所以在他们班上引起了一番小轰动。而我作为当事人竟然不自知。其实在外人看来,那个男生长得高大帅气,而我胖成那个样子,怎么可能的事情? 而我有时候也在想,以陈思这么成熟的个性,当时应该也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还把我往那个方向引导?不过结合她贪玩儿的心理,倒也是可以理解,无非逗逗我罢了。
不过怀抱着“在他面前焕然一新”的意念,加上陈思时时刻刻的鞭策,我在那个暑假减了20多斤——也许有30斤,因为后来又涨回来了一点点。
陈思首先要我断绝零食和饮料。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其实很难,学校门口即使小吃摊,我每次放学都会顺带两串炸串,有时候再拿一杯奶茶。但是减肥期间,她不停地告诉我:“你想想,这些东西吃进去都会变成你的脂肪,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她讲得是那么生动,总能让我最后食欲全无。甚至有时候她在吃薯片,我会要求尝一口,她往往拒绝。我说:“一块长不了什么肉。”她的理由是:“一块是长不了什么肉,但是它会打破你这种习惯,你有了一块就会两块,然后三块四块……你还想不想减肥了?”这些话仿佛被我刻在心里。减肥其实就是开始难,头一个月有了她严格的监督,我竟然肉眼可见地瘦了。所以暑假后期我虽然没有和她天天在一起,甚至我们俩都分别去了外地,但是我一个人竟然也都坚持了下来:我坚持不吃零食,我坚持晚餐只吃半碗饭并且不吃肉,我坚持正餐以外的时间再饿也不加餐,只喝水,我坚持每天锻炼至少半小时,我坚持每天称重,并且绘制自己的体重折线图……
减肥后的我确实像变了一个人。陈思说,他爸爸看了我的照片后说:“xxx其实还挺好看的。”(哈哈哈,不要误会,只不过是比胖的时候好看了)后来我听别人说,当初那个邻居男生还说过:“xxx瘦了好多。”这似乎也算实现了我最初的目的,但是那时候我已经不在意他的看法了,因为我已经全身心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了。
直到现在,我还会想,如果当初不是陈思的鞭策,我有勇气开始行动吗?
4
在我记忆中,我和陈思在一起的时候,我很少讲话,大多时候是她在讲,我在听。
现在想起来很奇怪,因为我和陈思那么截然相反的人。从外形到性格。但是我反而很享受她给我带来的新的认识。她教我去认识底层社会,给我展现了社会中所需的那种狡黠的智慧,教我现实主义等等。
我有时候回想起来,我和她其实很少有精神上的交流——至少对于我来说如此。 这个与我另外两个发小不同,我和她们经常谈理想,谈哲学,谈认知,谈人性;但我和陈思,基本上都在谈现实。我喜欢的文学作品,我喜欢的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陈思是不感兴趣的。这可能也是我们小学六年都没有成为过真正意义上朋友的原因。陈思是个非常入世的人,她经常说我太理想主义了,迟早有一天会受到现实残忍的打击,所以她要提前将现实的无情一点一点泄露给我,让我未来能有一些心理准备。我想,她做到了。
陈思说过的很多的话现在还会回响在我耳边,虽然这些话都不是她原创的,但是在我看来,由于她时时刻刻的叨念,它们已经成为了她的标签——至少是13到15岁期间的她的标签。
比如,“计划总比变化快”。我计划受挫的时候会想起这句话。
比如,“如果你撒一个谎,你就需要撒更多的谎来圆它”。所以我现在几乎不撒谎,并不是因为道德高尚,而是我嫌累,我怕自己记不住那么多的谎言。
比如,她会指着自己的小脚趾说:“我用这里想都知道。”附加一个白眼。
比如,她会说:“没有知识,也要有常识;没有常识,就要多看电视。”(重庆话配音)虽然这句话对我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处。
她还教会我一件事情:伪装自己。那个年纪的我,一直以标榜自己的“真性情”为傲,碰了不少钉子。尤其轰动的就是和班主任当面顶撞,多次。我爸对我们班主任的评价是:“是个好人,但是方法错了;你要理解他,毕竟素质不高,水平有限。”但我不听。初中班主任会给学生起绰号,会对学生区别对待,会在上课的时候向不听课的学生扔粉笔头,会在上课的时候在讲台的地上吐痰……于是我非常看不惯他,认为他“素质低”、“不尊重人”。他教训其他同学的时候,我常常就会在课堂上站起来当面顶撞,当这个出头鸟。并且,我特别喜欢看他对我无可奈何的表情——其他同学也是。他之所以对我无可奈何,主要还是因为我数学成绩太好了, 他惜才。其实平心而论,他的业务能力是真强,教得好,也负责。班主任特别喜欢陈思,在他眼中,陈思就是“乖乖女”,成绩好,刻苦,听话。陈思也表现得很喜欢他。但是陈思真的是有“两副面孔”。直到我和陈思熟识了之后,才发现陈思也是那么地看不惯他,甚至更甚于我——我虽然总是当众顶撞班主任,但是内心对他的教学能力和数学能力还是有一份尊敬的,而陈思似乎连这个也没有。我听了她对于班主任的非常多的抱怨,并且惊异于我竟然一点儿都没看出来。最后,她总结性地告诉我:“我觉得你真的很傻,你当众顶撞他干嘛呢,对你有什么好处呢?”所以在陈思的影响下,我后面一年半就再也没有让班主任难堪过了,班主任对于这件事情也一直非常欣喜。
其实,在小学的时候,我就知道陈思有“两副面孔”:在老师家长面前,永远是大方得体的乖乖女;在同学面前,叛逆、成熟、前卫、强势。她身上有一点点《少年的你》中魏莱的影子,但是她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曾有人告诉我,她更叛逆的一面并没有在我面前展示,也从未告诉我,所以,她对我也是有伪装的。我只是笑一笑,我不在乎。
5
我永远也忘不了一幕。那是初三的一个晚自习结束,我们走在熙熙攘攘的校园里,我们不知道谁提议,玩儿一个“盲人游戏”:其中一个人闭着眼睛,被另一个人牵着走。我记得我闭上眼睛,被她牵着我的手,我感到非常温暖和安心。这好像是我们俩第一次手牵手,以前我们都是手挽手的——这还是有区别的。
我牵着她的时候,她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完全由我来给她指挥方向,她需要完全信任我。第一次,我感觉到我们俩的关系中,她露出了不是那么强大的一面。我心里被触动了一下。
换她牵着我的时候,我闭着眼睛,眼前一片漆黑,热闹的校园人声此起彼伏,我失去了方向,只是有一个前进的力在拽着我,我小心翼翼地迈着每个步子。但一刻,在黑暗中,我觉得我们两颗心更进了一步。 睁开眼,我们都笑了,是那种十四五岁的女孩儿应该绽放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