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会说话?高情商?两个孩子的对比
薇薇之
《隐秘的角落》,你刷了吧?豆瓣评分9.0,观众口碑在国产片里更是难得的一片好评。章子怡评价《隐秘的角落》能与美英剧抗衡!感觉国产剧的高潮要来了!
美国警察跪杀黑人事件之后,美国反种族歧视的游行不断,而后演化为反旧奴隶主的行动,多地掀起了破坏奴隶主雕像的行动,甚至“耶鲁大学”也因此被要求改名 !且不论这一系列行动你是否赞同,如果把他们这些脑回路搬到中国,会发生什么?我们早就开始反封建,提倡男女平等了,如果按照他们美国人的思路,会不会要求以后禁拍古装剧?特别是宫斗剧?会不会出现更多像《隐秘的角落》这样的现代剧呢?嗯,有点偏激?
哦,sorry,sorry. 跑题了!嗯哼!今天我们来仔细聊一聊《隐秘的角落》里的孩子们!朱朝阳在学校永远第一名,但是没有一个朋友!本就是单亲家庭,回到家,妈妈还几乎不在家。好不容易见爸爸一面,后妈和继妹还硬要跑来抢戏,对他更是冷言热讽!严良和普普就更惨了,都是从孤儿院跑出来的,基本上都是无父无母,吃饭住宿都没着落!而唯一看似比较“幸福”的朱晶晶,刚出场就领盒饭了。
剧终,我脑子里马上出现了两个对比人物:朱晶晶和普普。看剧之前妞大爸爸让我看完分析一下朱晶晶小朋友是怎么死的?(恐怕他是想说被朱朝阳设计的?) 但是我看到她摔下去后马上就觉得:是被她自己父母害死的!尤其是她妈妈!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来看晶晶的第一次出场,说了什么?

在踩了别人的新鞋后,说话蛮横,不讲道理,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而她妈妈又是怎么回应的呢?

先是冷嘲热讽,接着轻描淡写地一句“她不是故意的”完事。这是什么妈啊,后妈吗?给孩子埋了多大一个雷?教给了孩子什么?是蛮横不讲道理?还是冷嘲热讽?
这就更不难想象她在即将坠楼前能说出的那些话了,

“看她怎么打你”,“讨厌你”,“让他打死你”。这里说话是朝着惹事的方向去的啊,简直就是导致她坠楼的导火索。即使一个人没有意识到危险,在自己一人面对两个人的时候,还说出这些难听又激怒对方的话,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啊! 这是她妈给她埋的雷,炸了吧?
再来看看普普,薇薇之看完剧后,没有太大感受到朱朝阳的黑化,反而觉得普普才是最不简单的一个!虽然她年纪是三人中最小,可看她说话做事,给人感觉是“恰到好处”,而且能迅速掌握对方的心思,说出当下最适合的话来,情商太高了!秒胜大多数成年人!
她在朝阳家为朝阳擦白鞋的举动,就已经赢得了朝阳的信任!看到坏人张东升手流血了,马上为他贴创可贴,更是让坏人一度视她为女儿,满心流露出喜欢。看图感受一下全剧这难得的温馨时刻!


第一次去张东升家里时,张东升劝他们说:“小朋友一定要学习,要读书”。

而普普说了什么?

“你读书就是为了杀人吗?”一般人说这话,估计坏人马上恼凶成怒,面目狰狞,恨不得马上杀了你。可是张东升是什么反应呢?

他不仅没有发怒,反而陷入了沉思,那句“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更像是一句解释,一句心里话!
为什么普普没有激怒对方呢?因为她态度诚恳、节奏平稳、语气坚定!传达给对手一种信息:你是坏人,但我并不惧怕你!我仍然可以和你和平沟通。
想一想,其实需要30万救弟弟的人是普普,但是朱朝阳和严良却积极主动地把30万变成了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且在张东升带走普普和并拿回30万后,我以为他会杀了普普,拿回自己的钱。没想到,他真的给了他们30万,宁愿自己面对高利贷的纠缠!
可见,普普说话、办事的能力!好一句灵魂的拷问啊:“你读书就是为了钱吗?” 像一把利剑,真诚却又直达要害!连朱朝阳听完都诧异地望向她。
成人世界总有一些人,一上来说话就莫名引起你的反感,本来你要干的事情都会借口绕开!也总有一些人,说话不紧不慢,却能瞬间打动你!即使你需要绕好几个弯,也愿意帮他一把!难道这不是我们成年人追求的终极能力吗?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还有“奇葩说”马薇薇、黄执中等写的《好好说话》,无不在向我们传达一件事:说话是门艺术!只有话说好了才能有高情商!你使用的语言,能让同一件事,得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成人改变一个小习惯都很难,比如从不运动的人要变成健身达人,有几个人能做到?无数芸芸大众,伤人而不自知,何谈改变?成人要改变自己几十年的说话方式,挑战有多大?难于回炉重造!
但是,我们的孩子们比起我们来,有太多优势了呀!我们是否都放错了教育的重点,以为教育孩子就是教他们大道理,要拾金不昧、不要杀人放火。我们的重点能不能更细致一些,细致到看得见,摸得着。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处、每一句话里!
疫情还在持续,每次我们在讨论今天“死”了多少人的时候,我们家妞大都会在旁边纠正,是“去世”。她说“死”字不好听。我想至少以后,她不会因为这个字冒犯别人!
孩子们从小有了措辞的意识,自然会去思考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怎么样说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现在这个大多数工种即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社会,唯一能创造价值的只剩下我们的大脑。而你的措辞和说话方式自然成为了展现你大脑与众不同的最直接方式。这绝对是一门硬核学科,可是没有哪个学校是教授这门课的,因为老师们也没学过。
那到底该怎么学习和培养呢?
《好好说话》一书中,写到一个被公认为很会说话的人,揭秘他是怎么练就的这般功底:“我妈是个很厉害的销售,她是我见过的最会说话的人。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妈天天纠正我说话,基本句型就是‘你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那你应该这样说。”
这是不是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具体可行的思路呢?那些所谓的“童言无忌”会不会只是一个不作为的借口?
另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多陪孩子读书了。不管大人孩子,自己牵扯其中之后,就很难客观地看待问题,让孩子遇到问题马上换位思考就更难了。但是读故事的时候,就是全然把我们放在了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孩子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每个人物的情感和表情!比如,这个小熊为什么生气? 狮子的哪句话让小熊难过了呢?当然,父母能够在旁边多提问和引导,效果更棒哦!我们不是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父母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吗?即使我们自己仍需提高,但只要我们有意识要改变,有意识并耐心地去引导孩子,那最终获益的可是整个家庭和你的子孙后代啊!
舒婷说:“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再去指导他们说话,那就变成了“挑刺”。不懂事的该成父母了!
教育不是抓大放小,而应该是抓小放大!从每一句话开始!看似培养的是语言,其实是孩子的思维方式,养成的是好好说话的习惯,修成的可是一个人的素养和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种下一棵棵会好好说话的种子!将来收获的可能是整个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