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四年
2018年暑假,大学过半,当时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前两年写了一个小总结,从感情、学业、实习、旅游等方面记录。今天再对后两年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学习
成绩并未达到理想中的水平。说实话,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平时学得较好,一到考试就不行,去年无缘以课程成绩排名的奖学金,但拿到了其他奖学金。考了BEC中级,但是听力太差了,总分没过线。二刷六级,500多分,但只比一刷多了二十分,同样败在听力。
拿到了驾照,科二考了三次,第一次没信心挂在直角,第二次太过自负,第三次踏踏实实。
大三上是参加活动最多的一年,在dy培训班做班主任,参加各种比赛、评优评先,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都是小打小闹。
二、感情
大学的后两年没有感情经历,倒是有过类似于豆瓣话题中“ghosting”的短暂经历。在感情中,我一般比较被动、谨慎和理性,有点所谓的半回避型人格。平时看到那些感情稳定并对生活产生正向影响的朋友,也会心生羡慕。一个人太过拼搏和努力,累时确实会想有个人拥抱。
三、考研
这是我花了一年半的去做的事情,攒了一年的话,现在却无从下笔。所有的痛苦、希望、绝望、小确幸都被时间磨灭,内心早已波澜不惊。
四、毕业
今年草率地毕业,离校半年后终于踏上返校的路,那心情和大学开学一样激动。去学校收拾东西,办理离校相关手续,简单地拍了几张照片。
晚上出校门,工作人员扫码并提醒,出去了就不要再进来了(每人只可进出校门一次),另一工作人员打趣道:不是不要进来,是疫情结束后欢迎回来,我和朋友都笑了。
五、健康
于我而言,身体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总是小病不断,太过艰难。
高三休学没拍毕业照,大四疫情没拍毕业照。疫情开始到现在,已做2次CT,抽过3次血,拍过1次胸片,测过2次核酸以及其他检查若干。考研期间做过3次小手术,累计缝针15+。
6月下去医院办理报销,上电梯时,前面一位佝偻的老人突然后仰倒在我脚边,本来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用力去扶,但力气不是很大。听到老人家轻微的呻吟,顿时感到对现实的无力感。一位医生见状跑来帮忙,老人站立后并无大碍。我默默走了,心里不太好受。
挂号抽线拿检查结果,上楼下楼,早已轻车熟路,去窗口打印今年看病的发票,一大串,连起来快一米五长了。
六、实习
昨天辞去了实习工作,大老远跑来外地,工作十多天,就这样结束了。要说同事不好吗?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相处融洽,我走时一个女同事还哭了;要说领导不好吗?人很好,作为hr,很会把握人心,对我评价很高。时不时提起如果我不走,是合适的经理人选(不排除画饼嫌疑);工作环境不好吗?独自拥有一间和经理一样大的办公室,空调办公用品一应俱全。
为什么突然想辞职?理想化一点的回答,感觉自己被困住了,就像做梦时想醒来却无能为力。现实的回答:1、真的讨厌加班,工作和生活完全混在一起,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至今没有联系导师。单双轮休,单休和没放假一样;2、不喜欢强制的创新,灵感这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仍然是健康,我不是一个轻易说放弃的人,但是涉及健康问题真的没办法,经常性地加班和晚睡身体确实有点吃不消,何况上次手术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当然这样的选择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上:这份工作可做可不做,因为自己还有书可读,还有退路。
当初自己确实满怀热情来这个公司,渴望学习些新东西。但是我发现因为以上的原因,我并快乐。我能看到自己学习的天花板,而且现行的工作氛围很不友好,向老员工请教时处处碰壁。作为新人,没有任何培训,直接开始做不熟悉的工作。领导要求朝令夕改,意味着你必须通过加班来完成。

七、总结
以前我总是告诉自己要不断努力拼搏,稍微的懈怠就会自责。习惯把目标定得很高,盲目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把自己搞得很累。考研时,不止两三个人认为我一定会考上,在他们看来我很厉害,但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在一点上我不否认:自我要求很高,把自己逼得太狠。
但是这段时间回顾过去的经历让我重新认识到,不能过分压榨自己,适当地咸鱼,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接受自己的平庸,开开心心。
认清现实,放低期待,简单地活着,为自己,也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