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电视剧观后感
离上次看《平凡的世界》已有好几年了,近几日在图书馆上班,看到个别人来图书馆里,购买《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突然又想重温一遍,在图书馆里看到路遥写的另外几本书,《早上从中午开始》《人生》。

路遥先生,先是创作了《人生》这本书,这本书出版后,成为他的成名作,他的写作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沉浸在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中,也没有就此作罢,仿佛一艘轮船,加满了油、确定了方向,再次起航。
路遥先生既是掌舵手、领航员、更是这艘轮船的船长,路途虽说遥远,船长果断宣布,轮船起航,而终点就是平凡的世界。
《早上从中午开始》这本书,是路遥先生,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想法与创作背景、过程还有完结后,被拍成电影获得巨大的成功,个人在看到的很多现象与感受。
比较让我震惊的是,路遥先生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过程中,基本烟不离手,有时甚至一天两包烟、口内变味、作息都乱了。
我个人没看过平凡的世界三本书,看过2遍电视剧,看网友很多评论,都说比较忠实原著、只有小部分情节作修改,看到说,书中有一位人物叫金波,改编后,加到了孙少平角色上,等货到了,再好好拜读吧。
我个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孙少平看过的书,《红岩》红岩这本书被老师没收后,老师还给他时,连说两遍,红岩是本好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少平看到的第一本书,去田润叶家时,润叶的妈妈用来夹鞋底的书,当时他就通宵看完了这本书。
我是因为被书后面的话吸引,买了这本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录: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剧中,少平看过的书还很多,尤其是在认识晓霞后,晓霞知道少平喜欢看书,特别是小说类型的,晓霞建议他不能光看小说,要多看看哲学类的书,
后来晓霞借给他更多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各国概况》、《马丁伊登》、
《热爱生命》、《马克思传》、《斯大林传》、《居里夫人》、
《艰难世事》、《简·爱》《苦难的历程》、《复活》《白轮船》..........

《平凡的世界》这部由书改编的电视剧,犹如信天游民歌所唱的曲调那样,铿锵有力、荡气回肠,将人世间的悲伤喜悦、爱情亲情友情、压迫斗争自由融为一体,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
这已是我第二次重温这部电视剧了,比给我第一次看完,给我的震撼更大,内容更多,第一次看时,就没注意过,少平从上学到写出自己的第一本书期间,在繁忙艰苦的打工期间,依然始终坚持田晓霞对他的嘱托与期望,坚持阅读书籍,即使在田晓霞在洪水采访中,为了抢救不幸落水的姑娘,不幸牺牲后,我个人认为,艰苦的挖煤工作与他坚持阅读的书籍中使他重新燃烧起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认真的态度,于是他将全部的热情用在了看书与写作上,而那位他矿井队的队友,也试图鼓励了他一番,坚持写作。
我们原是自由飞翔的鸟,飞去吧!飞到那乌云背后明媚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作伴。
晓霞很喜欢这首诗,常常富有感情的念给少平听,希望他能记住这首诗,少平记住了,想念她时,脑海中常常回响。晓霞或许从来没有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她只是飞到了那蓝色的海角,那里风儿在与她共舞,鸟儿在为她歌唱。
电视剧中,有2位特殊的角色,田二叔和他的儿子,好像都是疯子,但村里的人都不伤害他们,甚至待他们如亲人一般,田二死后,村里人给他埋葬立碑。而他们在村里发生重大悲事和喜事时说的话,总是那么一语双关,发人深省。
“世事要变了”
路遥先生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多多少少受环境影响,书中的人物原型都有迹可寻,经过路遥先生的文学创作与艺术改编,就成为了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少平与少安原型仿佛是一个人的两面,少安经过自己不懈的奋斗与勇于创新的拼搏思想,在全村率先,借钱、贷款盖起了小规模的造砖厂,后期又想尽办法,扩建砖厂,初衷是全家脱贫,后期扩建砖厂是为全村开辟了一条脱贫之路,因为扩建后的砖厂,工人都是雇佣的村里贫困的村民,也有贫困的村民迫于生计,向少平借钱,砖厂赚的大部分钱,大部分用来借钱,没有多少存款,仅有的一小部分存款,也用来扩建砖厂。
路遥先生,在创作《人生》出版,出名后,有很多村里的人都觉得路遥出名有钱了,陆陆续续来到路遥先生家,问他借钱,而路遥先生迫于面子,也只能借钱。
路遥的《人生》,就是少安的砖厂。
少平的原型,是一位勤恳的农民,这位勤恳的农民,偶然的一次机会,赶集时看到了挖矿的公司招聘的信息,就义无反顾去上班了,从原先普普通通的矿工一步步干成了后来的挖矿公司的一把手。
但是剧中的少平,讲到他在一次下井工作时,不幸受伤,躺在了病床上养伤,那时的少平就在坚持看书与写作,只是万事开头难,他一直不知道,他计划的这本长篇大作,该如何开头,这时,他妹妹的同学,准备给他削个苹果,对他说,不管我从哪开始削苹果皮,最终我都要把皮削完。
少平听到这,茅塞顿开,躺在病床上开始写他这本的开头。
临近结尾,快过年了,少平也准备离开矿上,回家过年,他试图邀请过世的师傅遗留下来的老婆与孩子,一起回家过年,而惠英婶婉言谢绝了,并且对他说:
你现在是大作家了,是光荣的回家乡。
路遥先生在创作后期,也因为身体不适,最终在病床上坚持写作,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完成了作品。而他写作的作品与少平写书的开头,都是那相同的,含有深意的一段话。
那是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经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也不会停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的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