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陶艺作品
查看话题 >Annie景德镇学陶记6:第一次体验坑烧 ——春天里的一场点火仪式!?
课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坑烧”,我对此也颇感兴趣!终于在整个课程将要结束之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乐烧、柴烧、盐烧、苏打烧等各种陶瓷的烧制方法,当然也包括坑烧的原理。 所谓坑烧(PitFiring) 是指陶瓷烧制中的一种熏烧工艺,从原始陶器烧制演变而成烧制方法,至今在世界各地的土著陶瓷文化中被保留。近十多年来坑烧工艺在各地的陶艺界日趋流行。因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四周的气氛不同,坑烧的陶器表面可呈现黑、灰、红、黄等斑驳而丰富的效果,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坑烧的过程大致如下:在平地或沙滩挖出一个大坑,或用耐火砖围成一个大坑。以旧报纸、稻草、木屑与木柴等作为燃料,并施加食盐、碳酸铜等化学物质。燃料的中间放置陶器(通常为素烧过的陶器)。由于坑烧属于开放式的烧制,温度无法达到普通窑炉的高度,故坑烧属于低温烧制。



老师在讲解完坑烧的基础知识,并展示了国内外一些陶艺家的坑烧作品之后,便带着我们这些学员在工作室外面的空地上用耐火保温砖块搭建起了一个坑烧的窑。窑搭建好后老师先在窑的底部铺了一层木屑和刨花,因为木屑或刨花作为燃料的同时也能很好的起到缓冲,保温和后期缓慢燃烧的作用。然后我们将各自准备好的素烧过的坯体缠绕上各种鲜花,果皮,蔬菜…… 一一在窑中摆放好,大家颇有仪式感的绕着坑烧窑围成一圈手上都拿着引火的纸点燃了这坑烧之火!









大火一直燃烧着,期间不断添柴,在燃烧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上午我们早早就来窑边,等待最后的碳燃成灰烬、冷却,满怀期待的取出作品。第一次体验坑烧竟有种出土文物的感觉~ 原本干干净净的素坯“染”上了各种意外的色彩,我们拿着软毛刷子小心翼翼地将附着在器物表面的灰尘清扫干净。







如果想要坑烧作品表面的色彩和纹理维持得就一些,还需要一个步骤,那就是耐心地将作品表面打上一层蜡。

因为只是素烧过温度尚未达到成瓷,所以坑烧的作品是不可以用来盛水的。后来把它们带回家之后,做起了干花花插——

以上就是我的第一次坑烧体验,很有趣也很有仪式感。我想坑烧的魅力就在于其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这过程中你不知道你的作品会被晕染上什么纹理,会有哪些惊喜和意外,直至你开窑取出的瞬间才知道答案。
其他相关学陶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