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口气读完一本书
不是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没多少书可读。奇妙的是,小学的大部分假期都被迫留家看门,最爱的电视机一方面没几个频道一方面又不被允许光明正大地看,最后书变成了不可少地消遣方式。虽说家里没什么书,犄角旮旯里找找又总能找出些厉害的书。我实在想不出这些书为何会出现在我家,它们绝不符合我父母的口味。我妈会借《故事会》《今古传奇》看,有时候也看不孕不育医院发的杂志,里面委婉又直白地讲一些男女之事,后来我了解到这叫知音体。这种书我当然没少看,用来度过暑假漫长的下午,抵抗窗外光线逐渐变暗带来的惆怅。关于我爸读书的唯一印象在我上中学的时候,他有一段时间失业在家,经常从盗版书店租武侠小说来看。我那个时候已经过了什么书都看的年纪,实在对纸张印刷粗糙,错别字连篇的武侠小说提不起兴趣。
特别小的时候看书确实是不挑的,大概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才第一次接触到童话书。当时家里开托儿所,我中午回去等饭熟的时候就去翻看小朋友们的书,除去课本就是童话书。实在很难看的很,故事都是一个套路,也没什么细节描写。在看童话之前已经看了更厉害的东西,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本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小说集,里面有一篇讲一个年轻班主任帮助怀孕的女高中生堕胎反被污蔑为性侵者,还有一篇讲一个城市游荡者碰到叛逆女学生发生的事。两篇都是第一人称叙事,语言风格彪悍,脏话连篇。这种书都是一口气读完,畅快又回味无穷。家里藏的东西是有限的,最后那怕翻遍鸡窝羊圈也找不出带字的东西。有时候外面收破烂儿的车上会有别人家当废纸卖掉的书,我用空酒瓶子能换到几本,大多是些配套语文课本的补充阅读。可能受这段经历的影响,我到高中还会看必修之外的选读语文课本。
外婆家也能找到一些书,正房的窗台上永远放着姥爷的《新华字典》还有中国朝代纪年表。我一般窝在东房,从放糖罐的柜子中找到了《水浒传》,读了好几遍。还有《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当时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书。还有一本海军杂志,写一些士兵们投稿的军旅小说,好看。比较晦涩的是一本全部关于失足女性故事的书,关于性,毒品,暴力的描写很多,还有些我着实不能理解的情感纠纷。再后面中学时期举家移到县城暂住在姨姥姥的房子里,她家有两个比我大10多岁的孩子,书更丰富了。
后来图书馆书店随便进,就是很难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