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这位不懂外文的翻译家, 鲁迅、郭沫若、胡适、钱锺书都是他的迷弟!


予不审西文,其勉强厕身于译界者,恃二三君子,为余口述其词,余耳受而手追之,声已笔止,日区四小时,得文字六千言。——林纾
诗意地说,文学翻译是一场趋近无止境的抵达。在两个迥然不同的语言世界中,译者穿梭其间,承担起文学再创作的一部分,为读者打开一扇宽广的大门。追溯翻译小说的缘起,不得不提到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翻译家——林纾。

1899年,《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一时洛阳纸贵,被称为外国的《红楼梦》。此书的译者林纾,是一位古文家,也是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完全不通西文的他,却又是正式译介西方文学的第一人。
林纾虽“不审西文”,但他又与作者心心相印,他曾这样形容,“户外家人足音,颇能辨之了了,而余目固未之接也”。他借助于通晓外语的口译者,以古文家的擅场笔述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形成了“林译小说”的时代。商务印书馆在清末民初刊行“说部丛书”,收集“翻译小说”三百余种,其中有一百二十多种出自林译,即以此而别立一套“林译小说丛书”。“林译小说”涉及欧美名家经典作品极多,几乎都是首次引入中国,加之文笔典雅生动,形成了独特的翻译特色,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林译小说”问世121年,为纪念这位翻译文学先行者,草鹭联合商务印书馆,特别从现存180余种林纾翻译作品中,精选了10种经典译作,于今年6月推出。林译小说成名于商务,如今再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更具纪念意义。
想了解这套书出版背后的故事?就在7月11日(本周六)晚19:00,来听林译研究专家、《林译小说精选十种》主编张治老师聊“林纾与清末民初的翻译小说”,你还可以一睹新书真容!


张治,山东淄博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译有《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一卷及《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著有《蜗耕集》《中西因缘:近现代文学视野中的西方“经典”》《异域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蚁占集》《文学的异与同》。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并涉及西方古典学术史、翻译文学和中西学术比较,近年从事钱锺书手稿集的研究。
原来,这些文坛大家都是他的迷弟!
林纾堪称不折不扣的超高产翻译家,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里,几乎涉猎全世界的经典名著,作品每刊印必发行过万,拥有超高的国民度,林纾的书房也被戏称为“造币厂”,只因“动辄得钱”!用今天的话说,林纾是畅销书作家中的第一梯队。当年,他收获粉丝无数,他的迷弟中还有好多赫赫有名的文坛大家呢,我们来细数一下吧~

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一书中说:“(1908年就读于嘉定中学时)……他(林纾)在文学上的功劳,就和梁任公在文化批评上的一样,他们都是资本革命时代的人物,而且相当是有些建树的人物。”“林译小说中对于我后来的文学倾向上有一个决定的影响,其次是Scott的Ivanhoe,他译成《撒克逊劫后英雄传略》。这书后来我读过英文,他的误译和省译虽很不少,但那种浪漫主义精神他是具象地提示给我了。”

胡适对林纾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文中提到,“古文不曾做过长篇的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的小说。古文里很少有滑稽的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和狄更斯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和《迦因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

据周作人在《鲁迅与清末文坛》一文中回忆:“鲁迅爱读林琴南早期所译的小说,特别喜爱林琴南译的司各德描写撒克逊民族遗民反抗诺曼人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对于他译的小说,买来看过之后还拿到订书店去,改装成硬纸板书面。”鲁迅评价林纾,“他介绍外国文学,虽然用了班、马的古文,其努力与成绩绝不在任何人之下。……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于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还曾经很模仿过他的译文。”

钱锺书自言是读了林译而增加学习外国语文的兴趣的,“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我事先也看过梁启超译的《十五小豪杰》、周桂笙译的侦探小说等,都觉得沉闷乏味。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我把林译哈葛德、迭更司、欧文、司各德、斯威佛特的作品反复不厌地阅览。假如我当时学习英语有什么自己意识到的动机,其中之一就是有一天能够痛痛快快地读遍哈葛德以及旁人的探险小说。”

1906年1月17日 ,朱希祖在《日记》中记有:“灯下阅《巴黎茶花女遗事》一册。此书系晓斋主人自法国归口述其事,冷红生记之,译笔之最佳者也。其情甚凄惋,阅竟竟激动我之至性至情而竟夜为之不怿。《茶花女》马克临终时之日记,亦日记中独创一格者,缠绵悱恻,令人不忍卒读。”1909年6月12日《日记》中记载:“点勘《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深入无浅语,幽矫刻挚,中国小说,惟《红楼梦》有此境耳。”

据《暮年上娱:叶圣陶俞平伯通信集》一书中记录,1975年3月13日 ,叶圣陶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日来重看《滑稽外史》,大有味,狄更斯之幽默与林氏之古文会合,乃觉得有趣,颇有我国旧文之中所未有者。”同年8月14日,他给俞平伯写信中又提到:“《十字军英雄记》为幼年所见翻译作品之第一种,当时喜其结构之新,以为我国所罕有。前数年自青年出版社借得,重读一过,仍觉有味。”

1975年3月22日,俞平伯给叶圣陶回信,“赐还之林译小说中弟近阅《黑太子南征录》其描写颇秾郁,译笔亦能传神。”据《俞平伯全集》中第十卷记载,1982年2月 ,俞平伯夫人病逝后,他又读林译小说消遣,日记中时有记载:2月17日,“晚阅《剑底鸳鸯》,昔年似未读,林译甚佳,胜于新林译,以晚年名垂年老,不免杂以他人之笔耳。”2月23日,“阅《三千年艳尸记》,情节甚奇,昔未曾读。题《剑底鸳鸯》上册,言中西文笔有相似之处,盖人同此心耳。”
原版复刻,重温百年前林译风采


《林译小说精选十种》采用原版复刻,严格按照原书的尺寸设计,希冀传递尽可能贴近历史的时代信息与文本形态,是百余年后对林纾近代经典译著的一次回顾与纪念,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理念与审美,让读者通过书本回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与审美情景。
《林译小说精选十种》书目



END
编辑 | popo
购买请戳 → https://douc.cc/4juoLz 扫描下图二维码入直播群

更多精彩文章可关注草鹭俱乐部微信公众号:PurpleHeronClu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