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年级“军备竞赛”的思索
前两天参加了孩子的线上散学典礼,老师让两个小朋友讲讲他们是怎么安排暑假时间的。
一个小女孩每天学习6个小时,每周再加4节培训机构的课。她也规划了锻炼和接触大自然的时间。
还有一个小男孩每天的学习也安排的比较满。
我的娃,每天学习时间不到1个小时。而且全凭性子。
事后,略感焦虑,问问搞教育的老母亲,我说这样有坏处吗?她说只要孩子能学的进去,好处有没有那么大是不知道的,坏处肯定没有。我也想起了之前自己的判断标准,只要孩子不反感、有兴趣,就可以学。
这几天我想了想,小学低年级真的不需要那么多时间来学习,很多大人工作,一天也没有6个多小时高效的集中精力的脑力活动时间。
做计划的习惯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一天只需要学习1、2个小时的话,好像也不需要做计划,倒是可以利用“清单”,做一个划掉一个。
昨天晚上,跟一个朋友F园长沟通,她是一家非常不错的国际幼儿园的园长,我请教她,我很疑惑,为什么不少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就开始了“军备竞赛”,而且如此焦虑。各个都往精英培养,但是毕竟不到10%的人可以成为“精英”
总结了几点如下:
1、家长没有自我成长(心灵方面),搞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2、家长虚荣心,攀比,别人家孩子会什么,自己也要孩子会什么。
3、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投射在孩子身上。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4、家长的关注全部都在孩子身上,自己没其他事儿。
5、社会竞争压力加大,阶层爬升难度加大(但没固化),比20年前考试难度也加大。这个趋势是改不了的,可以参考新加坡、日本、韩国、台湾、香港。
其实东亚的教育本来就是一个筛选,优中选优,基本是大部分人陪跑,那么既然陪跑,为什么有些家长非要拿鞭子去抽打自己的孩子陪跑。
很多时候,只要跑下去,就可以得到一个不特别差的结果,但是也许不是家长想要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大部分是要平庸的,那么能否适应社会、幸福生活比能否跨越阶层更重要。有时候,不逼自己孩子一下就放弃,谁也不心甘。我觉得帮助孩子形成好习惯,或者督促,都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究科学方法
2、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不要要求孩子去做。
3、孩子这个年龄办不到的事不要要求孩子去做。
4、孩子特别抵触、反感,情绪低落、消沉,那么我们需要重视、反思,是不是过头了、压力太大了。
如果家长不能意识到这些,被老师、其他家长、培训机构、其他人裹挟着往前走,对于孩子来说很可怜,孩子的生活只有四个字——“苦海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