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义是财富积累的思想基础
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人往往都愿意标新立异,不愿意接受传统。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同样存在一个态度问题。在微观层面,对于某些企业而言,传承实际上比创新更重要。在宏观层面,整个社会也是这样,没有承接便无从谈发展。
在贫富差距太大的社会,清贫思想、图谋改变的激进变革意识,甚至取彼为王的革命思想会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以抛弃传统为新潮,以突破规则为创新,以毁灭从前为先进,以消灭旧物为荣耀,这样的社会思想情态从财富积累的角度看,是非常不利的。要使社会财富得到传承,就需要一个统一规划、传承的态度。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我们对于公共财富的构思、勾画、规划与设计却没有形成清晰的观念。一座城市乃至一个社会究竟何去何从,往往都是某一任市长的想法、某一任书记的想法,而不是建立在这个社会共同的财富理念之上的积累。须知,对公共财富的尊重尚且缺失,又谈何传承?
这里提倡的重建保守主义,与意识形态无关。它是一种审慎的态度,是对传统的敬畏和对理性的坚持。保守主义是对激进的制衡,它并不是反对进步,而是主张稳妥的进步。重建保守主义,针对的正是当下急功近利的浮躁世风。挑战常识和文明底线,是这个浮躁虚华时代的特点,让人无奈叹息。
现代化之殇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除了几栋水泥建筑的残骸,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死亡约15万人。联想到最近几年核电站核辐射泄漏事故,核技术所带给人类的,是巨大的安全上的恐惧和不确定性。这令人不禁反思:人类为什么要殚精竭虑制造这种恐惧呢?
其实,比核恐惧更加可怕的是人类的贪婪。
随手翻阅一些所谓畅销书,所鼓吹者无非投取巧之道。结论为股市是赌场,期货是赌场,商场是赌场,使人深惑整个社会都需要克服贪婪与欲望。
现代化带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这些社会怪相。反观每个人,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是否也深为现代化所累?现代人常感到活得不畅快,我们也常埋怨不自由,这实际上涉及“异化”这个本属于哲学范畴的概念。人类文明发展中所有的创造都是为人类生存服务的,包括技术、机器和各类组织。然而,如果这些技术机器和组织最终束缚了人甚至变成人的对立面,人的创造便异化了。
表面上看,现代化伴随的似乎应该是社会财富的加速累积。然而,当主妇们为日益攀升的物价而发愁,母亲们为孩子是否吃到了毒奶粉而担忧;当飞驰在铁轨上的不再是列车而是人们的怀疑,当春运将铁路一次又一次悬浮在人性广场;当拔地而起的高楼也可以瞬间化作灰烬,当看似坚固的大桥也可以顷刻塌塌……我们不禁反思:铁路、公路、大坝、汽车、火车、飞机、高楼大厦、电脑、电信、网络——这些本应是社会的公共财富,为何会异化成伤害人类的利器呢?
反思脆弱的繁荣
造成当今种种令人痛心的社会怪相的罪魁祸首,并不在现代化本身,而在于功利主义笼罩下的浮躁与逐利冲动及短视——这才是阻碍社会财富积累与传承的真正障碍。日益高攀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折射出的,其实是社会财富的虚假膨胀,其背后承载了过多的社会代价。增长不等于发展,变大不等于变强,财富的横向扩张并不等于纵向的可持续性,一味追求财富扩张的速度,牺牲的却是财富的质量。其最终结果是将社会财富变成一个个统计数字,而财富本应产生的效用却并未发挥。
当有人说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时,实际上是为快速规模扩张寻找依据。在这些人看来,发展就是高速增长,低速增长是最大的风险。依靠规模增长掩盖已经存在的经营风险,是这种论调的出发点。其实,小到一家企业,大到整个社会,关键在于发展要与自身的经营统筹能力相适应,要保持量与质的协调,万万不能牺牲质量去追求速度。 这种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必然是“脆弱的繁荣”。北京市在暴雨、大雪、火灾、巨大人流面前总是显得无奈而尴尬,上海黄浦江畔欢庆之夜却发生死伤数百人的踩踏事件,这正是典型的“脆弱的繁荣”。快速发展所呈现的繁荣掩盖了城市功能的缺失和基础设施的质量隐患,这实乃中国之通病。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心理浮躁,财富质量低劣,公平正义失衡,贫富差距拉大,人际矛盾泛滥,从根子上说,症结正在于人们对于快速的追求和对质量的忽视,当今社会最缺乏的是保守主义文化和情怀。
因此,对阻碍社会财富积累的种种不良行为的减否虽有治标之效,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将经济发展速度降下来,将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修正到质量与公平上来。唯有把握好适当的发展节奏,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传承才能回归到健康的轨道上。
重建保守主义
对当今世界和中国来说,功利笼罩下的浮躁与逐利冲动及短视,才是阻碍社会财富积累和传承的真正障碍。看似光怪陆离的社会怪相,实乃人造景观。思维观念的回归势所必然,挣脱这些困境的一个出路便是重建保守主义理念。所谓保守主义是指坚持遵守成熟的思想和规则,不作不符合原理的决策,在现有规则没有被证明无效之前,都要认真遵循。
重建保守主义,首先是对传统的敬畏。对传统保有一份敬畏,实乃一种美德。在历史长河中,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长期传承的传统蕴涵着无数前人的智慧。这种智慧远比一个杰出领导者的能力更为丰厚扎实,遵守成熟的思想和规则,才能有新的创造。
重建保守主义,也是保持一种审慎理性的态度并与激进之风相制衡。社会浮躁的背后是体制的缺陷和核心价值的缺失,价值观迷茫、道德沦丧、贪婪无度,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当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成为众人的目标,就需要有一种审慎清醒的力量与之制衡。保守主义的理性心态,保守主义所提倡的对权力的限制,不仅是一种智慧,一种态度,更应该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战略。 这样的理念,恰恰与风险管理的思想暗合。其实,整个社会的财富积累与传承,同样需要风险管理。发展速度越快,越需要制动;领导能力越强,越需要制衡;某些领域越热,越需要远离;效率越快,问题越多;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价格越涨,泡沫越多;馅饼越香,陷阱越深;如此等等。万众起舞之时,更应逆向思维,不妨驻足三思,谨慎而行。
重建保守主义,最终是要把速度降下来,把节奏慢下来,让神奇回归平常,让激情化为淡定,让超常转为正常,让暴富变为致富,让高楼不要太高,让农民不要太穷,让房价不要太贵,让税收不要太多,让施工不要太快,让社会平静从容。唯有如此,高质量的社会财富才能沿着健康而持久的轨迹积累传承,生生不息。 保守主义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尊重历史文化,尊重现有的财富。保护好过去和现在,才能有真正的积累,精神和物质的财富都是如此。提倡保守,维护传统,与其期望一个美好的未来,还不如保护好相对可以接受的次好的现在,这是财富积累传承最深刻的思想动力,无论对家族还是社会,保守主义是真正的稳定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