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同学家有五套房,我们家有几套?”你的回答是?
现在的孩子大多早熟,小小年纪就对金钱和物质条件很敏感。
当孩子问“我们家有几套房”“我们家有多少钱”时,你是怎么样回答的呢?
你会在孩子面前哭穷吗?还是会觉得亏欠孩子而加倍宠溺?

01孩子的问题不能忽视
现在的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其实像上面这些问题,可能很多家庭都遇到过,虽然孩子没有直接问,但是心里也会有这样的疑惑。 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父母都习惯于在孩子面前“哭穷”:
我们辛辛苦苦挣钱,就是为了供你读书,你要是不用功,对得起我们吗?你知不知道爸爸上班多辛苦,就是为了挣钱给你读书,你还这么不懂事!家里没钱,只靠你好好读书,以后挣大钱!.......

类似的话,可能很多家长都说过,但是这么做的后果可能更严重。
小编的看法是:可以教育孩子节俭,但不要哭穷,即使自己并不富裕。 不要让孩子养成“要什么给什么”的习惯,也不想对孩子故意苛刻,把那个“穷”字从小就刻在他的脑门上。
而是让孩子知道,车厘子好吃,苹果也不错。选择哪一个,是因为自己喜欢,而不是因为其中的一个比较便宜。

从小被灌输贫穷观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特别在乎钱,哪怕长大后有钱,也会很抠门,以致出来社会后交际受阻。 因小时候长期处于贫穷和窘迫中,长大后很难有安全感。孩子不相信朋友,不相信家人,唯独相信的就是存折里卡里冷冰冰的存款数字。
所以,一定要从小就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不要让“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你能给予孩子的爱的承诺,才是保证孩子内心安定的良药。
02你的回答很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要帮孩子找到自信的东西,也就是核心价值观。 如果孩子觉得物质是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那肯定会自卑。
如果孩子是以人的品格优劣、学业优劣、能力的高低等作为标准,就不会因为物质条件而产生自卑。

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境界和成就,不是要靠大房子、名牌衣服、名牌鞋来证明,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内涵来证明。

告诉孩子:外在的东西,适合自己就好,如果真的喜欢,等自己长大有能力了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范围去购买。 询问孩子:你喜欢什么,为什么。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为你做什么。 提醒孩子:要除了好好学习还要好好生活,多锻炼身体,多培养兴趣爱好,从不同角度感受生活之美。
我们要给予孩子爱的承诺,保证孩子内心的安定。这样,他们才会成长的更好。 03要不要对孩子心怀歉意
最近有一句话很火,叫做:最大的悲哀就是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养成了富二代!
很多父母竭尽所有,缩衣节食,为孩子活着。孩子则心安理得地在蜜罐中成长。
特别是一些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更怕亏欠了自己的孩子。
担心孩子被别人家孩子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宠溺孩子,书包我背,家务我做,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为孩子包办一切。
但是结果呢?
孩子在家里作威作福如同老虎,出门还是老鼠。
当孩子习惯你包办一切时,有一天你累得动不得了。

他不会关心你,而是责备你为什么不像其他父母那样生龙活虎。 之前,有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名体型较胖的年轻女子,用手狠狠地拽着一个环卫工人的头发拖行数米,旁边其他环卫工急忙上前拦架。 记者一采访才知道,原来是女儿在向母亲要钱!
这位母亲已经48岁了,做环卫工10多年了,一个月才几千块钱。她的女儿孩子都有了,还隔三差五伸手向母亲要钱,不给钱就辱骂、吵架……

本来应该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能理解父母的辛苦,而那个年轻女子却成了“白眼狼”。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
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时,创造物质的脚步自然会停歇。
反之,给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