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印本如何帮助科研人员在肺炎疫情中找出研究发表的生路

新冠肺炎大流行造成全球高校和研究机构关闭实验室,科研工作停摆,各国政府只允许该国最关键的科研和新冠肺炎相关研究继续进行。在这一片迷雾中如何确保科研成果不会被平常耗时的同行评审延误,或是被各期刊出版社的保守行为限缩了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一种从1990年代开始在物理学界使用且接受度越来越高的发表模式开始在生物学界广为流传,2017年也获得FaceBook创办人和妻子的基金会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赞助,在这次的疫情风暴中预印本展现了至关重要的功能。
预印本机制扮演的关键角色
大流行期间政府有关单位必须仰赖科学界与医疗界对新冠肺炎的最新科研成果才能做出最迅速正确的反应,因此让正确的科研结果快速地发表是科研领域努力的目标及责任。在首位确诊病例后的4个月内,全球一共发布了16,000篇以上与新冠肺炎相关的科研论文,其中至少有6,000篇由预印本服务器托管。在服务器上发表的预印本为开放获取,可以让所有人阅读且加以评论,虽然减少了同行评审的时间,但同时也因为快速发表的缘故而难免出现数据不靠谱的文章。
如何在疫情之中传播正确资讯并拦截不实研究
各领域的预印本服务器都有各自的论文评审机制。例如生物方面的bioRxiv会与生物学家合作,medRxiv则会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合作,如此一来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剖析该研究的可信度。这两个服务器都拥有两层排查过程,第一关由内部人员检查是否有剽窃和內容不完整等问题。然后再由学者专家检查文章手稿,排查科学内容以及健康或生物安全风险。在bioRxiv上通常耗费48小时,而medRxiv因为与健康有直接相关,因此处理时间通常为4到5天。
预印本在封锁隔离期间带来的优势
预印本的公开评审且不带有利益色彩的评价过程,着实影响了传统出版社的观念与做法。另一方面也加速了科研论文审查发表的过程,报导指出疫情期间与新冠肺炎相关的科研论文其上传到研究发表的时间从平均117天锐减为60天。许多期刊也将科研结果设置为可开放获取,消弭传统出版社竖立的付费墙。再加上预印本的网络发表不需要收取传统期刊高昂的文章处理费,便于让更多人阅读,不仅有利于信息传播,也让科研学者能快速获取反馈。
如何发表一份成功的预印本
科学与医疗的进步很大部分取决于能否将科研成果有效地在学术社区及科学界传播,进而让发现得到评估和扩展的机会。而在如今的数字时代,好的预印本发行机制可以让科研事半功倍,以下简单举出几点注意事项:
1.将预印本上传至有公信力且专业的服务器
2.锁定文章的目标读者,选择特定领域的服务器上传
3.确定所有论文共同作者都同意以预印本模式发表文章
4.利用微信或微博等平台宣传预印本
5.将预印本与发表在期刊的论文做妥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