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我仍梦见高考:6位黑马和他们的逆袭人生

毕业多年,还有人经常梦见高考。
这是人生中难得的一场冒险。再没有一刻,像那段时光一样,立下flag,不计结果,拼尽全力。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自己的身板里,能迸发出多大的力量。
而今年的高考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届。疫情之下,他们在家里完成了大部分冲刺时光。没有了黑板上迫近的倒计时数字,不停在耳边叮嘱的老师,也没有嬉笑打闹的同伴,这届少年是真正要孤身一人,披荆斩棘地走向高考。
我们采访了6位高考选手,有人借此改变了命运,有人还在实现梦想的途中。他们都是自己人生的勇士,知道必要的时候,要像平头哥一样,冲上去,无所畏惧。
逆袭黑马,重启人生
及时醒悟,我考上985成为CEO
魏星32岁 创业公司CEO
高二时,老同学林平来看我,看上去落魄、疲惫不堪,仍然背着念书时的书包。
他是我们初中班的第一名,毕业后便外出打工。他说,很羡慕我可以在学校里读书。
这刺激到了我。
我生长在陕西农村,村子封闭落后,人们坚信读书无用,早日打工赚钱,才是王道。
因此,我们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南方打工,染发、穿破洞裤、买最新款的手机,在小镇的街道上晃荡炫耀。
直到看见打工归来的林平。我突然意识到,对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来说,高考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考上本市的二本师范院校,以后当一名历史老师。在我当时目之所及的职业里,做一名体制内的老师,拿工资,有寒暑假,这是一个实际而可靠的理想。
醒悟来得还是有些晚,那时,我成绩很差,数学和英语都不及格。高三,一轮疯狂刷题后我的数学渐渐能考到120多分。冲刺阶段,我连清晨上学的路上,都在反复背诵英语作文范文。

高考结束,我觉得自己考差了,一度很颓废。其实最终成绩还不错,考上了武汉一所985。我成了镇上的一个奇迹,毕竟我们上一届高三年级100多人,只考上4、5个二本。
挤过高考的独木桥,走出大山,我得到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当你有一个目标,你会得到比目标更大的收获。人生从来只怕留在原地。
读大学时,我整天泡在图书馆,看书、给报刊杂志投稿,最多时,我一个月能发表二十多篇评论。这也帮助我通过了一家知名杂志社的实习面试,后来成为记者。离开报社后,我转型做制片人,后来又决定创业,项目上线2年,市场估值在2亿左右。
凭借高考,那个曾经浑不吝的小镇青年,在遥不可及的名校和大城市站稳脚跟。
韩寒和《火影忍者》,激励我走出煤矿小城
鲁克26岁 准留学生
我是在河南一座煤矿小城长大的,天空总是灰蒙蒙,办事要找关系。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多是唯分数主义者。我挺瞧不上这种风气,总觉得有一天能冲出重围,去更广阔的世界里证明自己的价值。
那时候,我的成绩还在二三本徘徊。我抗拒应试教育和日复一日的刷题,认定那枯燥、机械,迫切地想找到一种路径,离开家乡,去更公平、有更多可能性的世界。
直到有一天看见韩寒的小说《他的国》,主人公也生活在小城,他决定要做一件伟大的事——骑着摩托车环游世界。在小说里,他的摩托车在半路上被少管所收走了。但我不在意那个结果,我欣赏他敢于打破眼前生活的勇气。
合上书,我觉得自己找到了那条路。我也应该像那个骑着摩托车的少年一样,打破沉默的当下,不顾一切地去争取。
我开始埋头苦学,每天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0点半,要做4、5套试卷,最多时一上午就做了4套。
撑不住的时候,我就用《火影忍者》里面的自来也勉励自己。自来也一生不顺,但他始终坚定信仰,从未放弃。天资普通的他通过不懈努力修炼成超强忍者。
高考放榜,我的分数比高三入学时提高了100多分,考上山西省会城市的211大学。大一时和哥们一起刷电影《霍比特人》,甘道夫对比尔博说:这个世界不在你的书里,不在你的传说里,这个世界就在外面,你要自己去发现。
我对哥们说,我特别感动。这句话正是我拼命努力想要冲出小城时的想法。后来我通过了研究生预科班的学习和测试,成功得到了出国读研究生的机会。顺利的话,再过几个月,我就可以去英国留学。
从家乡的煤矿小城一路到现在,也不是什么大的成就,但我最终从书本走出,走到了更大更远的世界。回望高三那段时光,我仿佛在穿过一个丛林,危机四伏,而我心无旁骛,只是一往无前。
我对自己说,人生要一直如此。

高考也有遗憾,好在我们没错过梦想
冒险复读,和偶像坐到一间教室
陈晨24岁 硕士在读
13岁那年,梦想长大后要以写作为生。当时班里流行郭敬明和韩寒,我偏爱王小波。人生目标从此宏伟到不好意思说出来:要成为被写进文学史的严肃文学作家,而不是写畅销的青春文学。
这一切的前提是,一定要考上最好的大学中文系。为此,高二,我从理科重点班离开,学了文。所有人都告诉我,这很冒险,你会为此付出代价。
第一年高考,我只上了二本线。再没有觉得哪一刻,能离梦想那么远。
我没有一秒犹豫,选择了复读,又进入了一场新的冒险。
那一年我和八十多个学生挤在一间五六十平的教室里,夏热冬寒,生活里除了背书就是做题。政治和历史加起来七本书,我背了十几遍,爆痘、生理期紊乱、脱发……接踵而至。
恐惧和迷茫一直侵蚀着我:万一失败了呢?万一比去年考得还差怎么办?
复读班不像应届班,大家压力都大,很少交流,自己的焦虑自己消化。有一天父亲来接我的时候说:学校里那么多学生,我一下就能看到你。因为人群里,你的表情最不开心。
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在日记本上记下很多鼓励自己的句子,我至今记得有一句是加缪说的:对未来的真正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想到我的文学梦,觉得再糟糕的生活也能咬着牙挺过去。
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一所985大学的中文专业,每天沉浸在阅读和写作中。大三时得到一个保研机会,到北京继续攻读中文系的研究生。
2018年9月,在北京,和只在书本上见过名字的前辈们坐在同一间教室,我恍若梦中。良师益友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帮助,我感到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小步。
为此,我努力了快十年。最怀念的,竟然还是复读那年,那些奋战题海、艰难熬过的日日夜夜,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猛。
曾经一度觉得梦想太远,但有时候,你挣扎着挣扎着,就够到了。
医生问我,要腿还是要考试,我哭了
十二20岁 大二在读
2018年2月12号,我在舞蹈室练舞时摔倒,左腿肿得有两条腿那么粗。那时,距离我去中戏考试还剩不到10天。
刚受伤的那两天,我坐着轮椅,由家人陪着跑了三家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左膝盖交叉十字韧带断裂,必须手术。我惦记着去中戏考试,不愿手术。医生说,你这样去考试,拄着夹板也站不起来:你是要腿,还是要考试?
我还想硬挺过去,但第三天疼得一宿没睡着,实在挨不过,去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左腿不能动,躺了快3个月。中戏考试日那几天,我躺在床上,每天都哭。
我是高三初才决定艺考的。我从小就喜欢表演,想干演员这行。
集训的一天晚上,老师说,咱们上节实践课吧。老师带着我们去吉林艺术学院看表演班的毕业大戏,表演话剧《立秋》。吉林的冬天很冷,剧场没有暖气,我穿着羽绒服,坐在台下打寒颤,看见台上的演员们穿着西服还在冒汗。
那场戏很精彩,谢幕时,演员们都哭了。我才知道,那天是那个表演班班主任退休前的最后一场戏了。台上哭声一片,那位老师站在台上努力活跃气氛:“没什么好哭的。幕落了,咱们的人生也得继续过。”
剧场的氛围感染了我。我很喜欢那种为热爱倾注全部身心的感受。
那天之后,我更加努力地训练,想冲一冲最好的中戏学表演。疯狂的梦想,需要超出一般的艰辛才能匹配。因为是半路出家,我一直比其他人更努力。舞蹈基础不好,我提前到教室练习,大家下课了,自己继续练。最多一次连着跳了五个小时。集训的时候,为了上镜好看,我每天只吃粥、水煮食物,疯狂运动,一周瘦了十多斤。
吉林省艺考有好几轮,先考南艺、吉艺等,再考中戏北电。第一轮考试,我发挥不错,考的学校都进了复试拿到了合格证,名次也靠前。
没想到在准备中戏时,出了岔子,因练舞摔伤,与梦想的学校失之交臂,最后上了云南艺术学院。
很长时间,我一直把中戏考试的准考证塞到钱包夹层,随身带着,激励自己。慢慢地,我放下了高考的遗憾,人生出岔子十有八九,不出岔子才是意外。
当我决定去干演员这行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冒险的准备。
在学校,我比其他人更努力地争取演戏的机会。大一下学期,田壮壮导演在昆明招募《树王》的演员,我大胆地去试了戏。导演表示不收大一学生,但我得到了他的鼓励:以后演戏的机会很多,要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打好基础。
那次受伤手术后,我总觉得这么难都过来了,以后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了。

考于新冠,但我们无所畏惧
疫情二度爆发,被迫返家复习
阿鹏 18岁 就读于北京大兴一中
6月16日,老师在班群通知我们:因为北京疫情二度爆发,全市中小学停课,高三生回家复习。
大家都心情复杂地回了家。疫情反反复复,都说我们是不平凡的一届。
平不平凡不好说,反正困难是增加了好多。
在家学习需要很强的自律性,年后我们一直在家上网课,复习效率降低了不少。4月27日,返校上课,每天要测两次体温,错峰就餐,午饭前消毒,一人一桌,教室里掺满了考卷的油墨味和刺鼻的消毒水味道。
返校读书还不到两个月,又回家了。
我给自己新制定了复习计划,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醒来睡前背一下自己整理的笔记,早八点至晚六点上网课。
停课那天,我们曾去学校整理书本资料带回家。收拾好,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到校史馆门前合了一张影,心情难过又不舍。
在这所学校待了快3年,没有毕业典礼,没有毕业照,我们就这么匆匆地“毕业”了。
疫情就是那个黑天鹅,它把一切都打乱了。
唯一没有打乱的是我的目标:北京工业大学。疫情加剧了大家在高考前的迷茫和恐惧,但目标定在那,多少生出些刀山火海也得趟过去的决心。

住过方舱医院,还有什么可畏惧
刘玉 17岁 就读于武汉第三十九中
“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网友们调侃的段子,落到个人头上就是命运的一座大山。
1月底,我感染新冠肺炎,所幸只是轻症。住进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时,距离高考只剩下100多天。对疾病的恐惧还未消除,决定前途的冲刺也需要我独自去面对。一大包复习资料堆在床头,有些不知所措。
方舱医院的人们改变了我。医生和护士都是从外地来支援武汉抗疫,穿着几重防护服,为了少上厕所几乎不喝水。病友们自发组织起来,建读书会、跳广场舞、过生日party,互相鼓劲。危难时刻,他们像亲人一般照顾我。
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场大考。如果因为生病而耽误学习,会对不起一直关心自己的人。我打起精神,趴在小桌板上跟着老师上网课,做练习题,背英文单词。

病友把我边治疗边学习的视频发到网上,得到很多点赞。有网友建议我以后学医,治病救人。我还是想坚持理想,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做一名老师。面对灾难,我们需要医术,更需要坚持和勇气。
疫情让高考延迟,很多同学焦虑不已。我想说,都进过方舱医院了,还怕什么呢?三年的积累,不会被眼前的挫折所打败。
*以上人物皆为化名
很多人都说,经历过高考,会发现人生其实没有那么难。
这是一场梦想的开始,给熬夜刷题、背书、提分的自己一个结果,也是一场人生冒险,经此一役,就得独自面对成年。
明天,2020届的1071万高考生将一起走向考场。生于非典,考于新冠,他们经历的要比往届更难。
- END -
撰文 | 林正茗
编辑 | 朱小天
-
豆友187377493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3 21:09:56
-
ZHU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1 22:05:20
-
Le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7 19:48:14
-
i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7 08:59:00
-
koo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4:46:31
-
Apri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4:31:43
-
北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4:15:44
-
KB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3:58:5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3:50:36
-
尼克想躺平退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3:45:5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3:31:35
-
捡啊捡啊捡萝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3:08:28
-
酸酸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2:36:10
-
橙橙妈妈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2:29:02
-
远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2:03:57
-
噢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1:49:32
-
fly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1:45:50
-
八卦街道办员工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1:38:43
-
十亿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1:33:47
-
羽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1:32:21
-
玫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11:31:30
真实故事计划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虐童疑云:儿童网红身后,变现的父母们 (33人喜欢)
- 北大毕业后,我在演艺圈挨打 (59人喜欢)
- 学giao的年轻人 (20人喜欢)
- 我在社会底层写诗 (12人喜欢)
- 在回本路上挣扎的年轻人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