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s
氦是太阳核聚变产生的垃圾,氦与氢到达地球,变成了阳光。
太阳是气态的。
超新星爆炸,百年一遇,比太阳的核心温度还高,释放出的能量,明亮度直逼整个星系,但这只占大爆炸能量的1%
日本的微中子天文观测仪埋在距离地表半英里的地下,被五万吨蒸馏水包围。微中子不会受到物质的阻碍,可以穿透100光年长的钢而速度完全不减缓。微中子几乎不会与任何物质互动。而一旦微中子与一般的粒子碰撞,会产生诡异、环形的闪光。
电子的重量是微中子的100万倍。
1987年大麦哲伦云的超新星爆炸,观测仪就监测到了微中子。而大麦哲伦星系在南半球才可见,所以。。。这些被观测到的微中子不是穿透头顶半英里的土地,而是穿透了脚下数千英里的岩石和金属。最酷的是,这些微中子比超新星爆炸时产生的光线还早3小时到达。(因为起跑早)
能量的会计账本上,永远都收支平衡。不会作假。
公元前13世纪,埃及人建造了阿布辛拜勒神庙,每年只有两天,日出时的阳光能照进圣殿。金色的光线照入神庙,照亮神袛的雕像,穿入圣殿。即使是这时候,仍有一个神是被阴影笼罩的,那就是创造之神,卜塔。
阳光照在你的脸上,你感到温暖和力量,而这场旅程从千万年前开始。
宇宙138亿年,银河系大约有100亿年,第一个星系早了10多亿年。
光和时间的本质:穿越空间就是穿越时间。光以有限的速度前进,人类看得越远,看到的光就越老。现在,人类只能回顾到光出现时————宇宙当时38万岁,还是个孩子。
宇宙大爆炸前极致压缩的状态,只有10的36次方分之一秒。无数星系的物质和能量,散布在数十亿光年里曾经存在于一颗玻璃球大小的东西里。玻璃球里,是光线都无法穿透的拥挤,但微中子可以。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