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追求和你所处的环境
(整理电脑中的资料,发现很多自己之前写作的文章。放在豆瓣之中,以作存档。)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读《万历十五年》前认为是一本历史书,看完后才知道人的一生是多少无奈和激励萦绕我们的一生,而在这个相互交联的社会,一个个体的追求和他所在环境是怎样的相互纠结,我的思考和感叹与你慢慢说来。
明朝的万历皇帝和他的大臣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是书中的主角,作者用那个时代的最高统治者、文官集团的领导人、武官集团的杰出成就者和最突出的思想家来叙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思想状态。
先讲讲万历皇帝的故事吧。他九岁登基,受首府张居正的辅助,勤于政事,遵守皇家仪礼,被认为会是一个贤明的皇帝。二十三以前的春秋,他小心地平衡着文官之间的各种势力,皇权和世界上所有的期望他默默地认为是自己的一生,但是繁琐的仪礼,众臣的各种期望让他疲惫,他开始有一种做自己的愿望,想逃离不变的命运。失败是必然的,但是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作为一个皇帝的悲伤和痛苦。王皇后作为一国之母从未享受过普通妻子的幸福,万历作为一国之主没有爱的自由,他们是庞大帝国制度的一颗棋子,制度决定了他们的位置。作为一个自由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在想,是否这种一出生就被社会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一直萦绕在华夏子孙的脑海中,是否有一根无形的链子将我们锁在我们依附的环境中,即使是现在被称为扁平化的社会也无法改变千年农业大国的思想。
那么先从我的身边将起。子承父业,家族兴旺在四川的大多数家庭已经烟消云散,但是读好的大学,取得更高的荣耀,进入政府、军队、公务员系统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期望。唱歌、舞蹈、电脑信息、书法被认作玩意的东西是不能够被允许当做职业来从事的。外婆家生了八个孩子,为这个家族的兴旺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七十年代在农村生活的岁月没有哪户敢欺负这个劳动力充足的家族。九十年代,在老大的代领下他们进入北京的建筑行业打拼,并慢慢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小家庭的成员慢慢长大,思考一下发现,他们从事的行业是一下规律,男孩儿多在建筑业打拼、女孩儿多在读书将来大多从事行政或者教师职业。而家中最富有的,长子刚刚通过高考,顺利进入军校,为此宴请家中所有亲戚一天。在传统节日和祭祀的继承方面,虽然少了很多的仪式上的准备但是一种家族观已经深深映在孩子们的心中。
有人说,中国的大部分人民依旧没有进入现代化,而这里的进入是指思想层面的进入。那么所谓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呢,它代表这什么呢,它主要是指对人的思想和行动自由的尊重。这样仔细想来,似乎我们的身边也确实有这样一些传统而老旧的思想在束缚着行走的自由。比如,女孩子到了适婚年龄应该结婚并且尽快融入男方家庭,而且应该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认真而幸福地为家庭服务。但是,越来越多的女孩子他们的兴趣点并不只是围绕家庭,她们想要在事业和个人的梦想方面获得更高的成就,我们遗憾地发现,社会并不能够满足她们的想法,因为这个由男性主体建立的社会,女性的擅长面并不能够帮组她们获得更加轻易的成功,因此很多女性只能够更加努力地迎难赶上。在此,我所希望的男女平等,请在思想上给予她们最大的尊重。
这片文章只是肤浅地看了看书,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感受写下的随笔,议论既没有严密的数据证明,读后感也没有深刻地咀嚼文本,以后会再细细读《万历十五年》或者更多看看黄仁宇的作品,在了解他个人的基础上再来窥探这本书的深意。
2014年8月
中国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