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VS求职:别在同一棵树上吊死
如果你是求职者,请不要太局限于哪个招聘平台;如果你是企业,请根据职位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招聘平台。
我主导招聘工作十几年,对于目前这些主流的招聘平台,我都有合作过,比较有体会。
BOSS直聘、拉勾优势:互联网人才汇集地
这里聚集了超多的互联网企业以及互联网人才,这里涵盖了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岗位。所以,无论你是互联网企业或人才,那么主战场就是这两个平台。
甚至现在不光是互联网专业岗位,就连这些企业需要的职能类人员也开始在这里招聘。比如人事、财务、客服、采购等,虽然职能类岗位比较通用,但很多企业还是希望从业者有互联网企业工作背景,这样无论是理念与风格都能快速适应。
这两个平台比较同质化,但拉勾的人员质量偏中上。它们共同的功能是企业与求职者可以在网络上直接进行互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筛选与淘汰。相互觉得合适的话,再约定面试。
另外,它们还有一个功能是给予子账号,用人部门可以自行发布招聘信息,安排面试,解答专业问题。
所以,对于求职者来讲,屏幕对面与你沟通的人,很可能不是HR,而是你所要面试的那个部门负责人。
对于HR来讲,只要做好平时招聘岗位的管控与协助招聘,无形中减少了工作量。
智联、前程无忧优势:体量大,综合性人才汇集
智联及前程无忧都是最早的那批招聘网站,品牌效应大。大部分求职者,几乎第一时间会想到它们,所以,它们的数据库里汇集了海量的人才信息。
同样,大部分企业都在这里进驻过,也从这两个平台招聘到了合适的人才。专业类的、技术类的、职能类的、管理类的、营销类的、校园招聘类的、针对应届生的等等。
它们同样存在同质化,智联有的前程几乎都有,但这两三年,两者间拉开了距离,很多方面在发生着不同的架构变化。
最显著的变化是智联帐号开始可以免费发布招聘信息,而前程是需要收费的。
不能简单地评判这种举措是好还是不好。虽然看起来免费是一个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平台的好方式,但对于企业可信度以及后续服务存在着缺失,很多东西终究还是付了费才能找到合适的。
一些小秘诀
1.不要吊死在同一棵树。无论是企业还是求职者,要定位一个主场,一个副场。主场是你重点关注的平台,副场是辅助的,但也不能放弃。有时候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招聘应聘在副场开花也有可能。
很多招聘平台都有企业付费后台搜索简历。也就是说求职者的简历只要存在于某个平台的简历数据库内,只要搜索词匹配上,即使你不投简历,企业也能从信息库里提取到,觉得合适,他们就会通知面试。
这何乐而不为呢?
2.关注专业平台。比如你是通信类的人才,那可以去关注那些通信方面的岗站,那里也有很多招聘信息,同样,对于企业来讲,你也可以非常针对性地找到合拍的人。
3.行业推荐和熟人介绍是个不错的选择。企业可以采取行业内推荐、员工内部推荐;求职者可以让亲戚、朋友们推荐,反而成绩率会高一点。
4.结识一些猎头。只要你不是小白,就存在着可能。我17年组建一家物联网公司,一个月内要人才到位,软件、硬件、销售都是比较头疼的岗位。大部分岗位我是委托猎头介绍的,一来针对性比较强,二来他们手上有不错的资源。于企业,于求职者,都是不错的方式。
5.关注地方的网络招聘平台。这往往容易被忽略,而地方的招聘平台,一方面会集中组织大型招聘活动;二来地方上的一些大型企业或明星企业也会在这些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
6.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无论招聘企业和求职者,都可能良莠不齐,心不要太急,合适才行。
HR小姐姐招聘压力大,那就广开渠道;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那就别太拘泥于某个平台,多个渠道多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