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江南”系列活动之一丨字里画间读懂古建:古建筑微课第一讲
由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上海文艺出版社特别推出“云上江南”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古建科普十讲 —— “字里画间,读懂古建”系列微课,希望大家在此课程中,透由手绘插画与建筑实物相结合的图文阐释、参与每节课程互动主题的方式,全面了解江南乡土建筑的形制工艺、人文艺术和
中国的传统建筑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技术,又富有独特的艺术造型,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的财富。我希望大家能由浅入深地走进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大门,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份精华学到手并得以发扬光大。 节选自《江南寻宅记》阮仪三先生序

生活不停,学习不止,一切仍将继续。在此特殊时刻,我们带着那颗助力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不变初心,面向在变中寻求不变、在不变中期待改变的每一个你和我们自己,上海文艺出版社特别推出中国古建科普十讲 —— “字里画间,读懂古建”系列微课,希望大家在此课程中,透由手绘插画与建筑实物相结合的图文阐释、参与每节课程互动主题的方式,全面了解江南乡土建筑的形制工艺、人文艺术和历史文化内涵,在历史留给我们的乡土人文环境和传统营造智慧中,感受传统精髓,传递文脉续流,探寻重生路径。









这是因为我们江南地区经常会下雨
把屋顶做成倾斜的造型
能让雨水快速滑落排走,不会漏到房子里面去

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大多是坡屋顶。不仅曲线流畅,造型优美,还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在雨天的时候,能让水快速地排出,保护木材不受水汽影响。屋顶空间还能调节气温,让人居住起来更加舒适

坡屋顶除了江南民居中最常见的硬山、悬山双坡屋面外,还有歇山、庑殿、重檐、攒尖、囤顶、穹顶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的屋顶形式还可以互相组合,使屋面更加丰富、立体、美观

(动图素材源自网络)



这个部位叫做翼角
是传统建筑中屋檐的转角部分
因为长得像鸟儿舒展的翅膀
所以有了这样的名字
它尖尖的向上翘起
就像带着房子飞起来,非常灵动

翼角是传统建筑坡屋顶外檐的转角位置,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优美轮廓的主要组成部分

秦汉之前的翼角比较平直,南北朝时期,翼角开始出现起翘,后逐渐演化,变成各地不同的风格。北方的翼角多沉稳平缓,南方的翼角则显得较为陡峻俏丽



这叫屏风墙(现在俗称“马头墙”),也叫封火墙



由于较强的实用性,明以后屏风墙在江南地区逐渐普遍流行起来。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修建的同时也会进行一些改良,融入一些本地的文化符号,衍生出各种样式、各具特色的屏风墙



古建的乐趣不止在书上,更掌握在我们手里。除了学看古建,还要学画古建。让我们跟随《江南寻宅记》的手绘作者陈汉煜老师一同来进行手绘创作吧 本期作业:请大家尝试观察或回忆自己的故乡、曾经去过的古村镇、或者自己喜欢的古画、彩绘壁画中,你能想起哪几种屋顶或建筑形式?请挑选其中一种进行文字描述或者画下来,发送给公众号后台,优秀作品将于下期课程中进行展示

每位参与者均可获得相应积分(投稿一次3分,优选作业一次10分),系列课程结束后,根据积分排行,将有机会获得上海燊榕古建保护研究中心提供的出版书籍、古建模型文创插片、乡村古味等精美礼品

下节课我们会学习砖雕门楼、抱鼓石、石狮子等知识点哟,下期见啦! *备注:文中所有手绘素材及部分文字引自2020年6月出版的《江南寻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