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通鉴》第71卷 挣扎的蜀汉、搞笑的孙吴和观望的曹魏
当一个人没认识到自己天命的时候,比较倾向去走的路就是去模仿。明知道“成功难以复制”,但是还是依然走这一条路。诸葛亮的战略其实与当初汉王刘邦的策略类似,实在有些抄袭张良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意思,但是模仿起来很费劲。

占据汉中,与关中中间仅仅隔着秦岭、终南山,只要越过秦岭就能进入关中,占领长安,但是有个问题:当年汉王刘邦突袭长安时项羽基本上没有什么思想准备,依据韩信的突袭,打败了关中三王,刘邦很快占领了关中各地。但现在是三国时期,曹魏要对付的没有项羽要对付的多,曹魏只要对付蜀、吴,远没有当年项羽要对付山东各地的反叛复杂局势,曹魏的政治也比较稳定,只要对付住东南、西南两个方向,基本上可以避免被攻破防线。这时候诸葛亮想要模仿刘邦突袭关中,成功的可能性也很低。
再者,四条从汉中进入关中的路,陈仓道在最西边,斜谷次之,骆道再次之,而子午谷在最右侧,也是距离曹魏主力最近的一条,如果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实有着“赌博”的风险。作为丞相的诸葛亮,不是一无所有的刘邦,而魏延也不是韩信,不可能“孤注一掷”地这么做,所以说,魏延的奇谋是不可取的。“知人智者,知自者明。”诸葛亮很快打消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如果采取魏延子午谷奇谋也是存在着成功的可能性,只不过依照诸葛亮的风格,擅长与政治而不是军事,所以不太会这么做。

诸葛亮这边出祁山北伐基本没有什么进展,损兵折将,“挥泪斩马谡”,赵云等人也逐渐老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实在是没有办法。而且,诸葛亮只有不停的进行北伐,以攻为守才可能保得住益州这个根据地,我们看到诸葛亮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折腾,实在是迫于无奈。
在四川这边,诸葛亮其实没有什么归属感,作为山东琅琊人士,自己的国家是在中原,想要通过越过秦岭攻打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魏,谈何容易,不过“为了回家”(恢复汉室),在呼出最后一口气之前是不会停止北伐的,这就是他当做自己的使命。
就在诸葛亮这边不停北伐、不停受阻的时候,孙吴那边却提出了“并尊二帝”的要求,这让诸葛亮哭笑不得,但是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减轻东部防线的投入,诸葛亮还是权宜地答应了。其实孙权称帝不改变实际上各自割据的现状,承认一下送个人情也无妨。
因为在乱世,虚封其实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比如孙权加封落难的刘璋为益州牧,都是虚封。现在蜀汉与孙吴中分天下,把益州、凉州、并州、冀州划给蜀汉,把荆州、扬州、钦州、徐州、兖州、幽州划给孙吴,都是纸上谈兵,落成一个笑谈而已,难以当真。

因为曹魏在司马懿的保守策略下,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观望的心理。因为时间是联盟的最大杀手,我们看当年战国六国合纵、楚汉联盟、酸枣会盟,在时间的磨损下,最终都会走向衰亡。此时曹魏的策略就是等待,等待孙刘衰弱,然后突破一个方面,再消灭另外一个,各个击破。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