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和毛姆

文学类作品看的不多,看过作品最多的是卡尔维诺和毛姆了。 卡尔维诺,第一部看的是《看不见的城市》。慕名而来,昏昏欲睡而归。了,不知所云,完全get不到。但是作者的鼎着大名和别人的推送,后来又看《帕洛马尔》《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在其捉摸不定的文字和天马行空的思维跳跃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和阅读体验。然后陆续又看了《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特别是看到最后一本《树上的男爵》时,确实被作者的想象力和文字呈现的那种抽离状态而惊叹,惊叹卡额维诺的不可模仿。“捉摸不定”和似真似梦的迷惑或许正是人和生活的真实状态。 毛姆,第一部看的是《月亮与六便士》,不好不坏,印象最深刻的那个版本封面的精美和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见了满天星辰”。毕竟,谁不曾想过放下生活的束缚去过“理想”的生活。接着读了《面纱》和《人生的枷锁》,当时个人的状态和书中人物太契合,整个人完全被故事情节带了进去,感觉他那歹毒、刻薄的语言对人的洞悉之犀利和深刻深,感觉活脱脱地就是把自各给映射了出来。他把人一个个的挨着骂,骂男人、骂女人、骂自己,没有谁比他狠,骂的那些话好像都是自己想骂的。后来又陆续看了《刀锋》《短篇小说集》《寻欢作乐》,可能是这时自己的心态不想骂人或者说不用骂人了,阅读时也就没有了那种强烈情绪驱动的认同了,反而觉得缺少新意,有些平淡无味。
毛姆把人解剖了用显微镜给你看,卡尔维诺把人虚化后放在远处让你想。
毛姆笔下的人物清晰、具体,无需揣摩地告诉你:“人,这东西!”
卡尔维诺笔下的人物朦胧、抽象,隐约之中让你思考:“人,啥东西!?”。
一句话:卡尔维诺还没看懂,毛姆看的差不多了。
所以,毛姆应该不会再读了,但卡尔维诺还会,因为依然有未知和期待。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