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的心
在图书馆借来这本书来看,看到最后都有点不耐烦了,最后本着做事有始有终的精神才坚持看完。
这是我在看书过程中内心OS最多的一本书。作者是韩国一个知名的作家了,但是他写的东西我真是不敢苟同。
作者在书里提到了很多韩国的风俗以及韩国人的一些生活习性,但是看他在描述这些的时候,我心里的想法却是:这些东西都是韩国使臣来我大中华朝贡的时候带过去的吧。真的觉得韩国人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们中国人的影子,他们甚至都没有纯粹的自己的原创文化,真是思想贫瘠的土地。文中还提到韩国人端午节申遗成功,理所当然的把端午节当作自己的节日,但是我认为他们自己内心是清楚的,那个节日不属于他们,只是他们太需要一个自己的传统节日了,所以自欺欺人,把端午节申遗成自己的节日来过。
书中多次提到李舜臣,把他描绘成韩国的英雄人物,精神标杆。说实话,在这本书里再次和李舜臣相遇,也算蛮惊喜的。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就已经了解到这个人了,李舜臣是在日本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向明朝求援,明朝救援大军支援韩国的时候出现的。那时候,它还是朝鲜。李舜臣在这一段历史中确实表现很精彩,但是,这一段历史对他们来讲,应该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外敌入侵,因为整个民族过于懦弱而不得不求助于更强的人,李舜臣只是在这些懦夫中表现的突出一些,就被提拔成了英雄,可见,韩国人真的没什么历史可写,整个民族也一直对外俯首称臣,但是作者还非要写一些东西出来,真的觉得可笑又无语。
明明在亚洲只是一个小国家,作者在提到自己的一些习俗的时候,还总爱和欧洲人比来比去,分析亚洲和欧洲之间的差异,或者和日本人比一比。我一直很困惑,放眼整个亚洲,肯定是我大中华最强,历史最悠久啊,为什么就没见作者拿韩国人和中国人比一比呢。后来我想明白了,历史上韩国人对中国俯首称臣太久了,从我们这拿过去的东西太多了,多到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全是中国的影子,比一比就露馅了,那这本书到最后反而就揭露了历史中懦弱无能的自己。虽然作者口口声声说要揭开自己的伤疤,舔舐自己的伤口,但是说到底,他还是没有准备好怎样去面对过去那样一个不堪的国家。
也不知道我的分析是不是过于浅薄。总之,这就是我看完这本书的想法。也没有看不起韩国人,只是觉得作者有一些自欺欺人。如果,他能代表大部分韩国人的话,那我只能说,韩国人真的有些自欺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