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驱邪避疫的端午节习俗
作者:易通智能看相,关注了解更多

旧时民间俗话说“有福的生在初一十五,没福的生在腊八端午”,这是说出生日期和人的命运好坏的关系。短短的一句话,却涉及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四大节日:春节(正月初一)、中秋(八月十五)、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端午节(五月初五)。
之所以认为出生在端午节的人没福气,是和民间长久以来的传说有关,旧时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相传,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因为出生在五月五日,他的父亲不想要他,认为他将不利于父母;东晋大将王镇恶因为五月初五出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而宋徽宗赵佶因为五月初五生,更是从小便被寄养在宫外。
因此说,端午最早是作为“恶日”来过的。相传,端午节源于古代的避“恶日”。端午临近夏至节气,各种蚊虫动物纷纷活跃;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而在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阴阳平衡,过之则为不吉。所以在端午这个阳气极盛的日子,病毒瘟疫多有泛滥,就被当作恶日来过了,从而形成各种各样驱邪避疫的端午节习俗。

1.考生包粽子
端午节后就开始进入考季,而“包粽”与“包中”谐音,因此家长们多会趁此机会包粽子给家里的考生吃,以求考试顺利。还有,喜欢买彩票的人士不妨也亲力求为,包几个粽子试试,或是多吃几个粽子,说不定就会招来好运气,下期的大奖花落你家。

2.小孩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可爱。

3.门口悬挂艾叶菖蒲
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艾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端午节这天,家家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或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妇人小孩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避邪立蛋求好运
端午当天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之间,若是能成功地将鸡蛋直立起来的话,就表示接下来尤其是来年会有好运气。

5.人人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五月五日,也谓之浴兰节。端午节当天的上午十一点~下午一点(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段)将菊科的佩兰,煎蒲,艾等香草煎水沐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6.饮雄黄酒
端午节人们除了饮雄黄酒外,还将酒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或涂于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不善喝酒的人士可用手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王”字,一样可以驱毒。

7.五色丝线续命避瘟
《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也有将五色丝线称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绍、五色缕、朱索等。

8.五毒图以防五毒之害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需用各种方法以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还用纸剪出五毒形状贴于葫芦之上,并挂贴在门上,表示将五毒之气泄尽,称为“倒灾葫芦”。

-
暮色余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01 12: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