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生长读书笔记19-语言的力量
李笑来老师在他的书中提到“说话,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由地‘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 这和九边在书中的理论不谋而合:“我们一定要留意语言的力量,话一出口,最先听到的是你自己。不管一个人说了什么话,说的次数多了,首先被说服的就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经常说一些很泄气的话,慢慢地他就变得很泄气了。”

这让我想起家中的外婆。上世纪80年代,外婆已从邮电局早早退休,外公仍在公路局工作。因为要在县城念书,我和哥哥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记忆中,外婆似乎从来没有过笑脸。其实当时家境殷实,父母也按月足额支付我们兄妹俩的生活费,但外婆从来都是板着脸,小时候每天在她面前我大气都不敢出。喊大家吃饭时恶声恶气,偶尔我有饭粒掉桌上如果没有立马及时捡起来吃掉外婆一声大吼我准吓得一哆嗦,吃完了收拾饭桌也是煞气外露,平时我看得最多的便是她拧着眉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听外婆讲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真弄人!”(武汉话真讨厌,真烦的意思。)当时在我这个小姑娘的内心里,真的觉得大家都很亏欠外婆,否则她怎么会每天每时都不高兴呢?所以外婆在家里几代孩子的心里俨然就是一副狼外婆的形象,大都不愿与之亲近。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年外婆为我们付出还是很多的啊。每天一家人吃喝拉撒,虽然我和哥哥都会帮着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是她还是要操很多心。可是因为她的爱抱怨,爱发脾气,爱板脸,在我们年幼时这些都掩盖了她的辛苦付出。长大后我还知道了,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本来有学历有资历的她,在邮电局内始终人际关系很差,直至退休也只是小兵一个。

所以尽量多讲一些积极的、开心的话吧!你讲成习惯了,你自己也会潜移默化中变成积极开心的样子。
记得我刚工作第二年,招聘我进公司的管理部刘经理是位台湾人,据说他是墨家传人,对自己要求很严谨。每天早上7点不到我去食堂买早餐,便能看到他已经在办公楼二楼俯视来来往往的员工,365天每天如此。当时我年轻未婚没啥事儿又从不睡懒觉,所以每天7点半就去门口打卡准备上班啦(上班时间其实是8点)。走到必经的办公楼门前时,他有时会在楼上冲我大喊“早啊”,一抬头便能见刘经理挥着手一脸灿烂的笑容,感觉他元气满满的样子,印象特别深刻。他每天都很忙,天天工作到晚上八九点,但是第二天一早他还是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二楼看着来回的员工,风雨无阻。每天10点去交报表,遇到总经理审阅后问话我听不明白时(总经理说话声音小且有些瓮声瓮气),他立马在旁边解释并一脸笑容地鼓励我暗示不要怕。后来我调入到他下面担任人事助理,当遇到工作上的难题不得已去寻求他的帮助时,他每次都会笑声爽朗,大声安慰我:“没事,小问题!” 让年轻缺乏经验的我立马心安不已。在办公室同事的眼里,他永远是那么精力充沛,乐观,敬业。当时他不光要管理老厂,同时要在异地筹建新工厂,那么繁重的工作,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一句抱怨。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刘经理,就觉得心里好温暖。
积极开心善意的话,就是传说中的正能量吧!我们在说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自己能从中汲取力量,还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光明和快乐,多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