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白裤瑶之防染一片式褶裙
参照南丹县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所拍视频,结合绘本画家亦邻的美图,来记录制作褶裙的过程。手绘图片来自亦邻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73a680101edrb.html
一、采摘及处理棉花

二、纺纱

三、准备棉线
1、收集草木灰(当地人叫「稻草灰」),浇水过滤,用草木灰水煮棉纱。煮的时候下玉米(苞谷),煮到苞谷裂开。煮好的棉纱用清水漂洗,晒干。
2、浆线:上山采摘山芍,洗净去皮,捣碎。用稻草包着山芍一起搓洗。借助稻草、稻杆把山芍分开,让液体更粘稠。
煮山芍汁:切少许蜂蜡。加热小半锅牛油至融化,倒入山芍汁里边一起煮。
线泡一遍芍汁,拧干晾干。抖掉山芍碎块。
四、绕线。做成纱线球。
五、经线。上机。所用织布机是大的腰机。织成尺许宽的布。

六、做粘膏。
1、四月,叶子茂盛的时候,从粘膏树上凿眼取膏。

2、粘膏一条一条泡水清洗好,晾干。是灰白色的。旧时的粘膏还用薯莨、蓝靛染过,粘膏饼是蓝黑色的。
3、把无色和有色的粘膏一起放在大铁锅里烧化开。
4、削半盆牛油加入粘膏里一起煮。新旧搭配比例:1斤新粘膏放3两牛油;1斤旧粘膏放1两牛油。说明旧的比较粘?放进大锅一起搅拌,如果搅拌的竹片拿起来看,液体没有很挂壁,就说明拌好了。
5、煮好的粘膏过滤。
七、在布上像蜡染一样用蜡刀画粘膏图案。

八、蓝染。用现成的市集买的蓝靛。用热水烫过草木灰,放入蓝靛块。染布。
九、鸡血藤再染色。汁液是紫红色的?
十、热水煮布,脱膏。
十一、溪水洗布。现在变成一面完全白色条纹了。
十二、再蓝染一次。白色部分变成淡蓝。原粘膏部分染上深蓝色。


十三、薯莨染:
1、挖薯莨。每次两人挖两一大袋(每袋里三四个又长又大的,一些小的)
2、洗薯莨。切片。煮出红汁。
3、薯莨染一天内染八九次。大太阳像晒莨一样晒干。
4、在溪水中捶打布,洗干净。晾干。
十四、用同步骤三的山芍,倒入大缸,加稻草搓好。取山芍水过滤,热热地泡布,让布变光滑。再晾干。
十五、养蚕吐丝,做蚕丝布。她们的蚕吐金色丝。
十六、采集叫做「弄七」的绿叶子,煮出红色汁。过滤。把蚕丝布用这个水煮过,这样布更有韧性。蚕丝布最后变成了淡红色。

十七、缝制百褶裙。

十九、蚕丝布剪成长条,缝在裙摆。还要剪最细的约2mm宽布条,叠缝在蚕丝裙摆上。(为什么?)还有六个小长方片放在靠近裙腰。远看像裤腰带的圈。刚做好的裙子蚕丝布的部分是明显的水红色,穿旧了以后会变成浅粉红。


-
小强强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22 18: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