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软件Roam Research简单体验
试用了一下Roam Research,确实很惊喜。
其基础模块和Workflowy或者Notion一样,都是以Block为单位,一个Block可以是一段话,一个待办事项,或者其他的东西。
但是区别Roam Research和其他笔记软件的是其链接的灵活性,即这种链接是Block层级的,对于卡片笔记 或者 零散的信息 来说,这一改进确实优秀
举例来说,假如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假设我认为在未来,对“互联网公司”和“阿北”这两个关键词相关的内容我可能需要用作参考,又或者我想单独写一篇文章讨论其中某个话题,我可以用双括号高亮这个关键词。Roam会自动为这两个关键词创建页面,这个页面里将含有所有提到这两个关键词的Block。同时这也是一个独立的元页面,意味着你也可以直接在该条目下创建内容。

一个类比是,这个关键词会成为一个独立Wiki页面,而那些提到这个关键词的Block会成为该页面的“相关内容”。这样一来,后续查找某个主题的资料,又或者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创作时,可以很直观方便地看到以前的笔记的内容,而不是让每篇笔记变成孤立的点。
这种设计让写作或者收集资料时无需关心文档的组织问题,一个段落或者一篇文章有时候会包含多个主题,用树状层级分类很难很好对其进行归类。而这种关键词级别,段落级别的互联则无需担忧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带来了不受拘束的写作感觉,以Block而不是文章为输出单位降低了写作的心理成本,就好比写微博一般比写博客容易。而且对于每个关键词,它都会自动创建一个空页面,可供后续补充,对于思维发散的人来说,又或者对于使用卡片笔记法的人来说,这一小小的改进,心理上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个有趣的功能则是Block的引用,这一思想和程序设计很一致,即减少重复的信息出现和信息的复用。Block引用会在该页面复制被引用的Block,修改复制过的Block不会影响原Block,但是修改原始Block会更新所有的Block。

说了这么多优点,缺点也很不得不提。
一方面则是价格,15美元一个月,或者一次付款5年500美元。目前Roam还处于早期阶段,各种功能还处于能用,但是不一定好用,更不一定稳定的阶段。比如目前只有很粗糙的离线模式,利用浏览器缓存实现,一旦清空数据就没了。能否接受这个定价主要看你能用之产生多少价值,价值不来源于工具本身。
另一方面则是上面说的不稳定,可以说也是非常致命的问题。我已经看到过不少抱怨数据丢失的帖子。对于一个笔记软件来说,数据稳定应该是第一位的。尽管Roam提供导出功能,但是不可能时时刻刻进行导出操作。这个问题也许未来会改善,但是目前还是很让人忧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