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月拍 | 外国名人手迹专场精赏

纸短情长
才华不冷
西泠网拍 · 艺是「六月月拍」
外国名人手迹专场
6月22日 19:30开拍
敬请关注
↓




▲ 图录号:22010
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追忆似水年华式”叙事风格的重要亲笔信
信笺 一张四页
27×18cm
1920年11月18日后作
说明:普鲁斯特是法国20世纪伟大的意识流小说大师。其长达七部的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被誉为法国文学的代表作。无疑,普鲁斯特超乎敏锐的气质使他极易受到生活中细节的感染,在这封普鲁斯特亲笔信中,流露出其典型的“追忆似水年华”式的叙事风格。这是一通普鲁斯特写给他的医生好友拉迪斯拉斯 · 兰道夫斯基(Ladislas Landowski)的四页长信。这本来是一封给兰道夫斯基医生的回信,感谢他之前对自己获颁法兰西最高荣誉骑士勋章的祝贺。但普鲁斯特伤感地写下一段实难转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而不影响其情绪流淌的文字,以回忆起兰道夫斯基与父母的关系——父亲的学生、母亲的私人医生。他写道: “我脑海里关于你的记忆紧紧与我生命中最快乐同时也是最悲伤的每一时刻相连……我还记得你的个人魅力,你甜美而又果敢的思想,所以你的名字和一切与之相联系的东西在我独处的时候,便从记忆深处涌现。记忆做出了她自己的选择,只与她喜爱的事物相伴。”普鲁斯特于1920年获颁法兰西最高荣誉骑士勋章(Légion d'Honneur),因此写作时间大概在1920年11月18日之后。而他在一封写于1820年11月18日致斯特劳斯夫人(Madame Straus)的信中同样提到过,他由于高烧超过40度而被禁止写作。这件事在出版于1920年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三部分《盖尔芒特家那边》(Le C té de Guermantes)中也有记载。
作者简介: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是具有独特风格的语言大师。他的句子有如九曲十八弯的江河,蜿蜒伸展。但有时也极其简洁灵活,锋利,辛辣。语言生动,准确丰富,流畅自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他曾就读于巴黎贡多塞中学。这是一所大资产阶级子弟聚集的学校,他交游较广,与作家法朗士和其他一些文学界名流相识,因而进入圣日耳曼区古老贵族世家的沙龙。他后来的作品基本取材于这段时期的经历。1900至1906年左右,他翻译、介绍了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的作品。罗斯金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他的小说《追忆逝水年华》,改变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他与亨利 · 詹姆斯和詹姆斯 · 乔伊斯开辟了当代小说的新篇章,在他们的小说中,超越时空概念的潜在意识成了真正的主人公。 上款简介:迪斯拉斯 · 文森特 · 兰道夫斯基(Ladislas ~Vincent Landowski,1867~1956),医生,普鲁斯特父亲的学生。1894年起在巴黎市卫生总督察任职。同时也是普鲁斯特母亲的私人医生。
RMB:28,000-50,000


▲ 图录号:22007
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 去世前一年提及赞助人罗斯柴尔德的亲笔信
信笺 一张一页
21×9cm
1849年8月18日作
说明:詹姆斯· 罗斯柴尔德男爵(James Mayer de Rothschild,1792~1868)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罗氏五虎”中最小的一位,亦是一位热情的艺术赞助人,此借据中显示,巴尔扎克曾向其借款共两千法郎,信纸背面存火漆印。此借据写于1849年8月18日,距巴尔扎克去世一年整。巴尔扎克晚年债台高筑、疾病缠身,在接受罗斯柴尔德的两千法郎资助后,当年九月,巴尔扎克前往乌克兰旅行,并于次年3月在乌克兰与最后一位伴侣韩思迦夫人(Eveline Hańska,1805~1882)完婚。有趣的是,巴尔扎克在1837至1838年曾创作《纽沁根银行》,专门讽刺詹姆斯 · 罗斯柴尔德及其家族敛财之道蛮横无情。但在其人生的最后一年,却又不得不仰仗罗斯柴尔德的资助生活。除了巴尔扎克外,詹姆斯 · 罗斯柴尔德还赞助过罗西尼、肖邦、德拉克罗瓦等艺术名家。
作者简介: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1850),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商业和企业上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1829年,他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名大震。1834年,完成对《高老头》的著作,这也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九十一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称《人间喜剧》。《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无底价


▲ 图录号:22004
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 致高莱情书
信笺 一张一页
26.5×20.5cm
说明:此信上款人应是福楼拜著名情人路易丝 · 高莱(Louise Colet)。1864年7月,25岁的福楼拜认识了法国著名女诗人高莱,两人不久即热恋,福楼拜写给她的情书非常重要,往往提及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创作历程。此为福楼拜情书,谈及其手稿创作。通信以俏皮、亲密的语气与情人对谈,福楼拜虽一生未娶,其感情生活却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生于法国鲁昂。著名文学家、作家,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中学时代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841年就读于巴黎法学院,因患癫痫于1843年秋辍学,此后他一直住在鲁昂,专心从事创作,终生未婚。主要作品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布瓦尔和佩库歇》等。
上款简介:路易丝 高莱(Louise Coler,1820~1870),法国著名女诗人,其丈夫是一位音乐家,她写的诗曾获得法兰西学院奖金。
RMB:18,000-30,000


▲ 图录号:22005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有关意大利政治局势的亲笔文稿
文稿 五页(附证书)
27.5×21.5cm×5
约1862年11月26日作
说明:此为大仲马政论文稿《议会》完整手稿五页,发表于其本人创办的1962年11月26日《独立报》(Indipendente)上。大仲马此文针对意大利议会糟糕的出席情况而作,其时拥有425名成员的议会居然只有200人出席。对此,大仲马在文中以为这是部分议员仅凭一腔热血,未传承古意大利美德以及急功近利导致的。继而,大仲马呼吁祖国法国能给予意大利更多的帮助,支持意大利独立统一运动。写作此文时,大仲马正在意大利旅行,并参与意大利统一运动,直至1864年返回巴黎。此番意大利之行为大仲马提供了诸多写作素材,除了在《独立报》上发表的文章外,他还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小说《加里波的党人》。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 · 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1870),又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之父。其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著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
RMB:25,000-40,000


▲ 图录号:22006
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怀念阿道夫 · 勒蒙完整文稿
文稿 十一页(附出版物)
25.5×20.5cm×111880年3月8日作
出版:《蒙蒂尼,1880年3月8日》,小仲马著,巴黎昆汀出版社,1880年。
著录:《十九世纪文学大师手册》P482,乔治 · 威卡尔著,巴黎A.鲁屈埃特出版社,1894年。
说明:法国剧作家阿道夫 · 勒蒙(Adolphe Lemoine,1812~1880)之子迪迪埃 · 蒙蒂尼(Didier Montingy)上款。小仲马在挚友勒蒙逝世之际,写下此篇长文,并在勒蒙葬礼上朗读。原文法文,有大量修改,部分文稿曾经折迭,是小仲马反复推敲的痕迹。勒蒙 · 蒙蒂尼在法国戏剧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担任巴黎体育馆剧院总监期间,鼓励了众多年轻剧作家创作。小仲马剧作《百合戴安》(Diane de Lys,1853)即在此上演,并由勒蒙之妻(Rose Chéri)担纲。同样在此剧院中上演的还有巴尔扎克、大仲马、乔治 · 桑等人名作。小仲马此文诚挚感人,真情流露,道尽自己对友人追念的同时,以精妙之笔抒发了自己对生命、家庭、情感的哲思。小仲马写道:“棺木一旦封起,你便会在凡世中获得自由。你失去了法律意义上的长辈以及生活中的指引。但是你会拥有你父亲结交的朋友,我亦是其中之一。”在文末,小仲马以长辈的名义,对勒蒙之子女提出忠告:“像你们父亲一样,生活在工作中、正义中、家庭的亲情中、自我牺牲中、良知中、善良中。”附1880年巴黎阿尔伯特 · 昆汀(Albert Quantin,1850~1933)出版全文一册。
作者简介:小仲马(Alexandre Dumasfils,1824~1895),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作家大仲马同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 “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贯穿其文学创作。小仲马专写现代剧。他的剧作不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谨严,语言流畅,富有抒情意味。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话剧《茶花女》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开端的标志。1875年被选入法兰西学院。
上款简介:迪迪埃 · 蒙蒂尼(Didier Montingy),法国剧作家阿道夫 · 勒蒙(Adolphe Lemoine,1812~1880)之子。阿道夫 · 勒蒙艺名蒙蒂尼,法国剧作家、喜剧演员。1844年起起任巴黎体育馆剧院总监。
RMB:25,000-40,000


▲ 图录号:22009
罗曼 · 罗兰(Romain Rolland)《爱与死的搏斗》限量限量本及探讨同名话剧信札二通
书籍 一册;信笺 二通五页
21.5×13.5cm×2;23×16.5cm(书)
1939年作
说明:丹尼斯 · 伊内斯(Denis d'Inès)上款。伊内斯是当时法国著名男演员,亦是《爱与死的搏斗》剧幕首演时的男主角。此为罗曼 · 罗兰签赠伊内斯《爱与死的搏斗》限量版,及致伊内斯关于该书同名话剧上演的信件两通,均作于1939年。1939年7月,罗曼罗兰的《爱与死的搏斗》改编成戏剧在法兰西喜剧院上演。第一通信为罗曼 · 罗兰提醒伊内斯剧本里需要更改和添加的内容。信中罗曼 · 罗兰细心的用红色和蓝色笔划出重点。第二通信则写于该剧首演之后,罗曼 ·罗兰对伊内斯出色的表演送上祝贺,并称赞对方拥有卓越的表演天赋,诠释该角色绰绰有余。此册《爱与死的搏斗》为1925年限量本,有荷兰纸印制,出版商自存本,即Hors Commerce版,限量三部,此为一号本。在法国出版的书籍中有一种版本被称为Hors Commerce|简称H.C.|是出版商在正式付印前的试印本,印数稀少,编号不含在总编号内,不用于商业出售,通常提供给作者自己保存,用以分赠好友,是限量编号本中最为罕见的版本。《爱与死的搏斗》是1924年罗曼罗兰创作的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剧本。该剧曾被译介到中国并被搬上了舞台.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时期|由李健吾翻译、由上海剧艺社演出的该剧|引起了进步文人广泛的关注|而剧本的出版也使该剧在中国知识界广为流传.
作者简介:罗曼 · 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共称《名人传》。《约翰 · 克利斯朵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
RMB:6,000-10,000



▲ 图录号:22002
福斯特(E. M .Forster) 致青年诗人有关写作补助金的亲笔信
信笺 一张一页(附实寄封)
25×20cm1940年5月21日
说明:德雷克 · 萨维奇(Derek Savage,1917~2007)上款,萨维奇是英国和平主义诗人,在二战期间尤为活跃。此为福斯特致青年诗人萨维奇亲笔信,围绕申请作家补助金一事而作。福斯特在信中告知萨维奇,以他现在的年龄,申请到皇室提供的作家补贴十分困难,因为此款项往往会补助给一些拥有更老资历的作家。同时,福斯特又建议对方如果已经加入了作家协会,可以致信协会秘书寻求帮助。作家协会(Society of Authors)是英国作家工会组织,成立于1884年,旨在保护作家的权利和利益。
作者简介:福斯特(E. M .Forster,1879~1970),英国作家。剑桥大学毕业,毕业后一度往意大利和希腊旅游,回到英国后,协助创办《独立评论》,并成为其主要撰稿人之一。1905年出版了他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其后接连出版了《最长的旅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和《霍华德别业》(1910)等作品。
无底价


▲ 图录号:22018
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第十钢琴奏鸣曲》主题乐谱手稿
乐谱 一页
25.5×17cm
说明:此为斯克里亚宾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第十号的乐谱手稿,所书部分即为奏鸣曲的开头部分,也为此曲之主要主题。第十号奏鸣曲作于1913年,作品70号,是他的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也是“神秘和弦”下的色彩斑斓之作。斯克里亚宾的创作在风格上前后有很大的反差。早期类似肖邦,中后期既有瓦格纳式的狂热宣泄,又有德彪西式的细腻静穆;他的旋律由一系列象征性的简短主题动机链接组成;他在和声上独创了由增四度、减四度、纯四度迭置的“神秘和弦”。十首有编号的钢琴奏鸣曲也如是,可按三个创作时期来分类:第一号至第三号属受肖邦李斯特深刻影响的第一时期。第四、第五号为向他自己风格转型时期,此时深受瓦格纳影响,但已开始转向宗教神秘主义。第六号以后确定了他自己神秘主义的、新的和声语言方法。1905至1915年为创作晚期。此间俄国爆发了革命,侨居瑞士的斯克里亚宾抱热烈欢迎的态度。他在日内瓦结识了俄国革命家普列汉诺夫,成为好友。受其影响,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他赞成消灭剥削这种丑恶现象,他同意社会主义这个目的。同时期,斯克里亚宾还迷恋在欧美流行的“通神学”,也叫“神智学”。斯克里亚的这种思想情感,全都体现在他晚年复杂的音符色彩中。斯克里亚宾终身以钢琴家身份活跃在音乐舞台上,而演奏曲目绝大多数是自己的作品。他的演奏以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细致入微的精美而著称,这种演奏特色同他的音乐风格一脉相承。
作者简介: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Nikolaievitch Scriabin,1871~1915),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是一位交响乐作曲家和钢琴音乐的大师,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早期作品以新的方式继承了俄罗斯古典传统。其作品对二十世纪的欧洲音乐有过重大的影响,成为俄罗斯典范音乐作品的一部分。代表作有三部交响曲,管弦乐曲《狂喜之诗》,十部钢琴奏鸣曲及小品等。其作品广泛运用了钢琴的技巧和表现力,紧张的节奏与尖硬的和声时常出现,他大量运用复杂和弦,强调和声的紧张度和不协和,表现作家内心感受到的尖锐的、不可缓解的冲突。
RMB:15,000-30,000


▲ 图录号:22012
克鲁泡特金(Pyotr Kropotkin)签赠《一位革命家的回忆录》限量版
书籍 一册20×13cm1905年作
说明:此为克鲁泡特金钢笔签赠《一位革命家的回忆录》(Autour d’une vie)。扉页有作者亲笔签名并赠言:“给我的朋友 Marie Descaves 女士以及 Lucien Descaves,以示兄弟之谊”。目录前页标注,该书发行时有10本以特种纸印刷,此为第七本,下方有出版者P.V.Stock钢笔签名“P.V.S”。该书1902 年于巴黎出版。此书原以“Memoirs of a Revolutionist”为名以英语出版,现文本为克鲁泡特金修改后的新文本的法文译本。值得一提的是,扉页赠言书于1905 年 9 月 25 日,是年初俄罗斯发生革命,十月份发布了十月诏书,这份签名赠言即是在关键时刻写下的。
作者简介:彼得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克鲁泡特金(Pyotr Alexeyevich Kropotkin,1842~1921),出生于莫斯科。俄国革命家和地理学家,无政府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无政府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其父亲为俄国世袭亲王,故他被称为“无政府王子”,之后却抛弃贵族继承权。克鲁泡特金因从军时发现了大量西伯利亚陆上直线交通孔道且搜集了该地区的大量地质地理资料而获得俄国地理学会颁发的金质奖章。1869年,他被选为俄国地理学会委员,次年被选为该会的自然地理部秘书,著有《关于冰河期研究》一书。后舍弃科学,赴瑞士投身革命,加入“第一国际”,与以巴枯宁为邻导的无政府主义汝拉联合会取得联系,并迅速成为其中骨干成员。1917年二月革命后,克鲁泡特金得以回到了阔别41年的祖国。在他逝世后,支持者们打着无政府主义的黑旗为其送葬,这也是无政府主义的旗帜最后一次出现在俄国首都。为纪念这位反沙皇专制的先驱斗士,苏联政府将远东的一座城市命名为克鲁泡特金。代表作有《田野、工厂和工场》、《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夺取面包》等,他亦曾为1911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过条目。
无底价

▲ 图录号:22013
富兰克林 · 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有关名人手迹收藏的批改信札
信笺 一张一页(附证书)
26.5×20.5cm1931年3月18日作
说明:威廉 · 米勒(William V. Miller)上款。米勒为住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名人手迹爱好者。此为罗斯福致米勒签名信,系任纽约州州长时期的所作,上有其亲笔修改文字及签名,使用纽约州长个人工作信笺。罗斯福在信中表示自己亦爱好收藏,并对收集邮票感兴趣。1930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爆发后,时任纽约州长的罗斯福积极采取减免农民税务等措施深得人心,并连任州长成功。1934年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罗斯福击败胡佛,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者简介:富兰克林 · 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1945),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大萧条时期推出新政以挽救经济,二战爆发后推出租借法案援助盟国,1942年对法西斯国家宣战,二战后期,罗斯福在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尤以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表现明显。罗斯福政府重新定义了自由主义,并根据他的新政联盟重组了民主党。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
无底价

▲图录号:22014
富兰克林 · 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大幅签名照
银盐纸基 一帧(附证书)
27.5×18.5cm
说明:此为罗斯福大幅签名照,应是其就任纽约州长期间照片。照片由华盛顿哈里斯&尤应(Harris&Ewing)摄影工作室摄制,打印于白色卡纸上,保存状况良好。1930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爆发后,时任纽约州长的罗斯福积极采取减免农民税务等措施深得人心,并连任州长成功。1934年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罗斯福击败胡佛,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者简介:富兰克林 · 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882~1945),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大萧条时期推出新政以挽救经济,二战爆发后推出租借法案援助盟国,1942年对法西斯国家宣战,二战后期,罗斯福在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尤以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表现明显。罗斯福政府重新定义了自由主义,并根据他的新政联盟重组了民主党。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同华盛顿和林肯齐名。
无底价


▲
图录号:22001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签名照
照片 一张(附原框)16×12cm1868年 说明:此为安徒生亲笔签名照一张,镶嵌于精美木质原镜框中。照片为安徒生老年时期半身照,下方有其签名“H.C.Andersen”及日期“1868”。照片中安徒生虽面带微笑,但稍显局促。安徒生对自身外貌形象有些自卑,他曾多次在日记和书信中写道“由于我长得丑并且将永远贫穷,谁也不会愿意嫁给我”云云,故而也鲜少拍照。经历了几次恋爱失败之后,这位童话大师将毕生精力倾注于童话世界,终身未婚。 作者简介: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出生于丹麦欧登塞,作家、诗人。因其童话作品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美人鱼》《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国王的新衣》等。生前即获得皇家致敬,被高度赞扬为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作品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出版,并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他的作品与夏尔 · 佩罗和格林兄弟的作品一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
RMB:6,000-10,000


▲ 图录号:22017
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晚年签赠福尔克照片
照片 一帧
10×5.5cm
1861年作
说明:费迪南德 · 福尔克(Fedinand Falk)上款。此为罗西尼晚年签名照一帧,用法语写就,内容为“送给我的费迪南德 福尔克。G · 罗西尼,巴黎1861年”。罗西尼在经历多年身心疾病之后,晚年逐渐回归音乐。创作为个人表演而设计的作品,其中他的《晚年的罪过》分为14卷,主要为钢琴独奏。这些作品显示出罗西尼自然和天赐的旋律以及贝多芬和肖邦的影响。
作者简介: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他生前创作了39部歌剧以及宗教音乐和室内乐。1829年在法国大革命气氛感染下,根据席勒同名诗剧写成歌剧《威廉 退尔》。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其他著名作品包括《奥赛罗》《塞维利亚理发师》《灰姑娘》等。
RMB:6,000-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