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马钦庭的乐观、好学
为了深挖本土民间艺术、宣扬名人故事,笔者(马钦庭的徒弟)非正式采访了连体空心字——中国梦(字中字)的作者马钦庭老师,现给大家分享他的乐观、好学故事。
在与我的闲谈中,师傅竟然脱口而出,一字不差的口诵《沁园春.雪》、《心经》、《岳阳楼记》、《兰序集亭》、《将进酒》等。在我“拍案惊奇”他的非凡记忆力时,他微笑着说:哪里,不是我的记忆力好。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是不容易记住的。这是我在深夜难眠的时候,为了“造困易睡”而看书,日结月累,倒也将这些经文、名篇熟记于心。相信很多年长者,都有过失眠的经历。既然睡不着,忧伤聊天、胡思乱想,也是在所难免。而马老师偶尔失眠的时候,并没有睁着双眼等天明,也没有玩手机或看电视、电影,而是坚持了阅读。有的时候,灵感闪现,也会写几篇散文发表。与文友徐良观老师,也是经常促膝长谈。由此可见,马钦庭老师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了一探究竟,我八卦起他的空心字。他说是无师自通,我嘟哝着,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才,上苍恩赐神笔,以授更多的有缘人;他说毛笔字,是长期练习的结果,正如“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道理;他的乐理知识,是工作需要,在东台教师进修时所学;他的二胡“引路人”,算是一位普通的民间艺术爱好者,也是他父亲的朋友,喜欢业余时间拉二胡,无意中成了少年马钦庭的“二胡启蒙影响者”。其时兴趣一旦养成,令人终生为之疯狂。若干年的修为,二胡的登峰造极,成就了他竹笛、葫芦丝的炉火纯青;下笔如有神的毛笔字,旁通了他空心字和钢笔、铅笔、粉笔的“养眼实用字体”。在教育工作中,兼顾“书法、音乐课程”时,使他的书法、乐理和乐器技能,再次得以精进。没有祖师爷提携的师傅,凭着天份慧颖、勤奋自学,终成“精通多艺”、“响誉一方”的名师。令晚生佩服!
学艺先学人,身为弟子,师傅的为人,或许是我入门的必修课。(冬竹先生手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