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点妈妈育儿频道:妈妈最应知道的那些心理学规律—登门槛效应
大家好,我是沈一点妈妈,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妈妈最应知道的那些十大心理学规律的最后一个规律——登门槛效应。
一、登门槛效应的由来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明代洪自诚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他在《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二、登门槛效应的实验
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同类实验: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不言而喻,前一组的家庭主妇同意率之所以超过半数,是因为在这之前对她们提出了一个较小的要求;而后一组的家庭主妇同意率之所以不足20%,是因为在这之前对她们没有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换句话说,前一组的家庭主妇的同意率之所以高于后一组的家庭主妇,是因为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是希望自己给人留下首尾一致的印象。
三、登门槛效应生活中的案例
免费品尝
在逛超市时,我们总能看到有穿着工作制服的服务生,手里端着东西,告诉你可以免费品尝,出于好奇心反正也不要钱,有不少人就上去尝了一下,发现味道挺好的。这个时候刚好服务生告诉你最近在做打折活动,买两件送一件,而这正好激发了你购买的欲望,本来没有购买需求的,一部分人却为“免费”买了单。

四、登门槛效应教育中的案例
孩子不吃蔬菜
孩子不吃蔬菜,这个可能是很多家长遇到的问题,有孩子从小就不喜欢吃蔬菜、不喜欢运动,只喜欢吃肉该怎么办?我家上幼儿园的小侄子就是这样,基本上一口蔬菜都不吃,强制让他吃蔬菜没有一点效果。
我们运用登门槛效应,先给孩子设定一个低门槛,先在家里买很多蔬菜的贴图,教他认字。下一个阶段是慢慢刺激他的味蕾,把这些蔬菜用蔬菜汁和面做各种颜色的馅饼,或用肉和蔬菜一同打碎做成肉圆。

下一个阶段接着让他和妈妈一起买菜,学着摘菜从中寻找乐趣;将肉类做得难吃,蔬菜做得好吃,慢慢让他体会到蔬菜并没想象中的不好吃;讲讲关于吃了蔬菜会让人更健康的故事,以及蔬菜中含有哪些维生素,吃了会对身体有哪些好处,慢慢让孩子对蔬菜不陌生而产生兴趣。
在教育孩子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就需要我们家长,老师运用好“登门槛效应”,给孩子先设置低门槛,一步步走上台阶,不要操之过急。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我是沈一点妈妈,欢迎来到“杭州亲子活动圈”,“沈一点妈妈的亲子圈”,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记得给我点赞,记得分享给你身边同样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