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两件事: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曾在严歌苓《读书与美丽》中看过这样一句话: “读书这项精神功课,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使人从世俗的渴望中解脱出来,之后便产生了一种存在。” 看到这句话,让我想到两年前在一次读书会上认识的娜姐,短暂交流过就发现她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生活也完全是我向往的样子: 快40岁的年纪,眼底仍然清澈明亮,不见风霜; 结婚十年,和老公还是像恋爱期一样甜蜜如初; 婆媳关系其乐融融,俩人还经常挽着手一起逛街; 从事一份文史档案相关的工作,从没听她抱怨过工作有什么瓶颈和问题…… 问她有什么维持好状态的秘诀,她只有两个字,读书: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实际上不只容颜,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改变!” 但纵观中华5000年文明史,文学著作浩如烟海,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 我问过娜姐,她回答我:“先读些文化经典,然后再去读自己喜欢的和工作学习中必读的书,你会更有收获。”  经典真有那么重要? 直到我今年读完了《易经》和《道德经》,才真的庆幸自己在30岁之前读到了这样的智慧之书。 相信我,这些经典里面隐藏的人生智慧,你越早知道,活得越好! 比如《易经》,不懂它的人误以为它是算命看运势的玄学书,而读懂它的人,则盛赞它是一本包罗万象的旷世奇书: 论人生智慧:我们从出生,到上学,再到工作、结婚,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其实都能在《易经》中找到提示; 论人生哲学:足足64卦,每一卦就是一种人生剧本,而你的每个选择会产生什么结果,它早就帮你推演完了; 论人生心法:很多事情,看似是运气,其实都有迹可循。 难怪,儒家、道家都将《易经》奉为经典,它还被誉为“三玄之冠”、“大道之源”。  再比如《道德经》,你一定听过“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些经典智慧,没错,它们都出自这部经典,而且远不止于此: 面对工作,它告诉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凡事贵在态度和坚持; 面对物欲,它告诉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心灵从容安定便是最好; 面对纷繁杂事,它告诉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事情做到前面,未雨绸缪; 面对顺境和逆境,它告诉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生在世,保持平常心…… 大道至简,却贯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