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后悔药的我们怎么摆脱后悔
有些事
也许做了后悔一时
不做后悔一世

这几天柠檬一直在想,人是不是真的只有失去了或者经历过什么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后悔不已。
对自己是这样,对最亲近的家人也是这样。
柠檬一直记得在自己学生时代,一次周末放假回家,意外得知家里平时健康得不得了的老爷子病倒了。
很不幸的,进了俗套的「癌症」圈子。
可能是从小跟在老爷子身边的缘故,
那一刻觉得天都塌了。
满心的后悔。
后悔自己没有对老人好脾气一点,后悔自己没能多陪陪老人……
也好在即使后悔,现在柠檬依旧有机会对老爷子表达情感。
事实上,除了亲人的疾病与离去会让我们遗憾不止。
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的「迟到」事件,也会让我们产生「如果当时没有磨蹭着换双鞋就好了」的后悔之情。
而这种「如果当时『做了什么』就好了」的想法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反事实思维」。
意思就是在我们感到后悔时,脑海中会形成一种与事实相反、原本可能发生但现实并未发生的假想。
我们通常会用这样的假想来逃避面对已发生的事实,或许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认为自己本可以取得另一种结果。
当现实与假想相差甚多时,相对糟糕的那一方往往会更明显。
而一般来说,假想总是朝着美好的方向前进,衬托着现实的悲剧。
这会让我们深陷「后悔」情绪之中无法自拔。
那怎么摆脱这种情绪呢?
第一,面对现实,试着考虑另一种可能的后果。
上文说到的「反事实思维」,它总是让我们在乐观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与糟糕的现实差距越来越大。
我们应该注意提醒自己不要将两者进行比较,因为这本身就缺少公平性。
不如试着考虑另一种可能也许会引发的后果,也就是假想的糟糕之处,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后悔」情绪。
接着前面「迟到」的例子,我们的假想是「没有换双鞋就不会迟到」,那么我们就可以写写它的后果。
比如在路上鞋跟突然断了,或者在挤地铁时不小心用鞋跟踩了别人一脚。
在写出多条后果之后,也许我们会感到轻松一些,甚至庆幸自己的决定。
这样「后悔」也就不复存在了。
第二,转移注意力,寻找令自己开心的事。
有些时候,若是真的难以摆脱「后悔」之情,那不如选择另一件事去做,让开心的情绪把后悔严严实实地甩在后面。
比如积极地工作,丰厚的报酬能够让身为吃货的你享受一顿大餐,「迟到」的烦恼瞬间烟消云散;
比如回家后打开一部全程笑点的喜剧片,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后悔也就被冲淡了。
第三,在做出行为之前考虑清楚这件事自己是否真的想做。
这是一种在导致后悔情绪产生的行为之前的做法。
我们常常说,冲动往往没有好下场,我们并非原始动物,我们需要思考而后行动。
那些事后可能会让我们后悔的行为,在做之前都需要我们考虑清楚。
有些事「做了后悔一时,不做后悔一世」,这种情况下也许选择「去做」比逃避自己的内心更好吧。
至少事后我们当初的坚持会渐渐掩盖后悔,让我们觉得或许这是值得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后悔的事千千万。
或许我们再多一点点时间考虑,就可以多一点点时间陪伴家人,多一点点时间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回复关键词「反事实」,了解更多关于「反事实思维」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