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300勇士的背后...(2)
废话不多说,接上回。
斯巴达人的长发:

看到没?列奥尼达脖子后面的小辫子。
斯巴达男人喜欢留长发,长度过肩,可以自由决定编多少辫子。有研究者认为是方便固定头盔作战。不过同时期的希腊其他国家的步兵,短发固定效果会更好。大概是他们唯一可以凸显自己那一点点自由的方式吧,毕竟从小到大都受到严格的管束和训练,无法释放天性。
关于斯巴达人的头发,最著名的一个段子就是在温泉关战役的前夜,波斯向希腊发起挑衅,以示震慑。面对波斯数十万大军,斯巴达人没有恐慌,反而在专心致志整理自己的头发。这一举动让波斯人很惊讶。波斯国王问随行的斯巴达人,斯巴达人说:斯巴达人质朴而刚健,纪律严明。只有一件事他们可以自己决定,那就是头发。他们喜欢整理头发,保持干净漂亮。
我的理解,有点像那些有实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霸,高考前夜不是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学习,而是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他们需要的只是放松,不再需要临阵磨枪。但是这么好的段子却没拍进电影里,有点可惜。
土地与水:


片中开头部分,波斯使者送来“土地与水”的通知,问斯巴达人是否臣服。波斯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土地和水是国家发展富强的基础,所以他们在进攻希腊时也以土地和水作为国家的象征。
但是希腊就不一样了。希腊土地贫瘠且狭小,很多都是小岛,没有农业发展的基础,很多国家都是靠贸易和商业发展起来的,热衷于在海外发展。所以,在第二次希波战争的普拉塔亚战役(电影中最后提到的)胜利后,斯巴达总司令跟希腊联军开玩笑说,波斯比希腊富饶富有,为什么要占领希腊呢?
从第一次希波战争开始,波斯从小亚细亚一路向西,都会向所到的国家送去“土地与水”通告,接受的表示归属波斯,缴纳岁贡年金;不接受的,就等着波斯来战。由于爱琴海东侧爱奥尼亚地区都是实力弱小的希腊城邦国家,在接到波斯的通告后马上就表示了归顺,同时还要出兵参加波斯军队,向波斯军队提供后勤保障。所以实际上波斯大军中有一部分是希腊自己人。在第一次希波战争时,位于爱琴海西侧的雅典和斯巴达就拒绝了“土地与水”的要求,雅典甚至还把波斯使者的头砍下来。
要取我的脑袋,请便:
温泉关战役前夕,波斯国王薛西斯派特使传话:“放下武器,各回各家”。列奥尼达就说了一句话:要取 我的脑袋,请便。这成为了一句名言流传后世。
不过电影中也没有表现,波斯使者来后,列奥尼达没有见他,副将还把使者的手臂砍下了。也许是通过不同于经典的表现,才能更胜一筹吧。
波斯的“不死军”:


电影里波斯不死军的出现简直就是魔幻,造型诡异,半人半鬼。前面还做了半天铺垫说是什么灵魂战士。不过战斗力也就那样,也不抗打啊,依旧死翘翘了。
其实“不死军”的意思是波斯国王的近卫军,是强有力的精锐部队,人数保持在1万名。“不死”的意思是如果有战死的,马上有精锐战士补充上来,仍旧保持在1万的人数。
不死军的装束华丽花哨,头上戴的是帽子而不是头盔,也没有胸甲来保护,上战场后的服装是东方式的长袍。盾、矛、剑这类武器都是华而不实的漂亮货,给人感觉这是表演赛。战斗力跟希腊的重装步兵根本没法比,充其量就是轻装步兵。但是,他们依旧能大胜仗,靠的就是人海战术。
所以在温泉关战役后期,波斯知道近身肉搏战波斯打不过希腊,便采取远距离进攻,靠密集射箭突破希腊兵的防守。列奥尼达身中数箭,但是他就算牺牲,尸骨也不能落在敌人手里。因此排成圆形保护指挥官。但却为波斯创造了好机会,更多的箭落入圆形阵中。这点就如同电影描绘的一样。


温泉关的累累白骨:
电影开头是一段阴森的画面,白骨累累。
温泉关战役一年后,斯巴达的指挥官帕萨尼亚斯(列奥尼达的侄子)取得普拉塔亚胜利后重回温泉关,看到的就是这幅场面。那些白骨堆在一起,已经分不出谁是谁。他命人找到所有白骨,带回了斯巴达。勇士们终于在一年后回到了自己的家。
后记:
虽然温泉关之战以失败告终,但是勇士之举让全体希腊人热血沸腾。甚至在2500年后的今天,提到斯巴达,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这300勇士。此事极大的触动了希腊人,使他们奋起抗争,最后终于赶走波斯人。
温泉关之后的萨拉米斯海战、普拉塔亚陆战从海陆两面分别取得胜利,虽然没有300勇士这么悲壮,但是却包含着很多巧妙的战略战术,故事性一点不比温泉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