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还是劝学?
《红楼梦》里我更理解黛玉,但向往成为宝钗。
宝黛钗这种稳定三角结构,故事里面见多了,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白色相簿》,有时甚至觉得它的编剧肯定看过红楼。
黛玉就像冬马和纱,最具才情,但相对冷傲孤僻,内向被动;宝钗就像小木曾雪菜,活泼外向人见人爱,懂得为自己争取。
我是冬马党,因为对冬马共鸣最深,但如果是现实,我会更羡慕也更喜欢小木曾雪菜那样的人。
红楼里,黛玉和宝钗都对宝玉有好感,并且对宝玉真心实意的好,但两人差别很大:
宝玉想喝酒,嬷嬷劝阻,黛玉帮宝玉把嬷嬷怼回去,宝玉视黛玉为知己。
宝玉不学仕途经济,宝钗劝他用功在正经书上,宝玉甩脸色哼一声就走了。
从爱情的结局来看,黛玉做的是对的,善解人意、投其所好,完美的红颜知己,宝玉就算跟别人结婚时心里也想着已故的黛玉,深情莫过如此。
从人生的结局来看,宝钗做的是对的,如果宝玉少一点寻欢作乐,用心考取功名,贾府很可能就不会大厦倾公府末路,对宝玉、对自己、对贾府所有人都好。
■以黛玉的思想高度,能写出“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的诗句,必然是懂一些江山社稷、仕途经济的,知道宝玉未来的人生方向,但是她的心里还是爱情更重要。
■以宝钗的玲珑心思,必然知道宝玉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知道说什么可以讨他开心,但即使如此,宝钗还是站在爱情之外的角度,良言苦口劝宝玉读书上进。
黛玉是纯粹的爱情,跟黛玉谈恋爱是最享受的,跟她在一起宝玉不会痛苦,黛玉不会逼他读书,或拿家规礼法压制他,反而还陪他一起看闲书杂书。
宝钗心里不止有爱情,还有前途、家族、未来等等,即使跟宝玉一处玩乐,也不忘劳逸结合,劝宝玉直面痛苦,劝他承担自己在家族的责任。
一般说黛玉和宝玉的三观更相近,因此行为言语更合宝玉心意,两个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从俗一点角度看,黛玉顺着人性劝,宝钗逆着人性劝,就像教育行业总是说违背人性的事情最难做。宝玉的差别对待正说明人性就是这样,避开使自己痛苦的事,亲近使自己快乐的事。
只是有些事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最终贾府颓败,酿造的苦果还是要自己承受。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劝酒还是劝学?This is a question。
劝酒,代表随心所欲、放纵自我,但正如酒精对身体有害,劝酒可能会麻痹一个人的斗志,尤其是自制力不够的人。
劝学,无疑是价值观正确的,但很显然,学习不如喝酒轻松快乐,即使关乎未来,人们更愿意享受当下、及时行乐。
劝酒过了头,就成了助纣为虐的妲己,红颜不是知己,而是祸水;劝学过了头,就成了唠叨聒噪的唐僧,箴言不是勉励,而是咒语。
但是不劝酒,走不进他的心;不劝学,走不到他的未来。
即使是自己,同样是矛盾且挣扎的,对“酒”的危害心知肚明,又对“酒”的诱惑难以抵抗。
可是就算知道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人性啊。人的一生都在对抗的卑劣人性。
-
asdfgh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25 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