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菊与刀》开篇文字
中国人对日本感兴趣和关注,是明显的事情。
因为日本近代侵略过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最严重的损失和刻骨的历史记忆。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日本确实是个发展的很好的国家。在经济、技术和文化上,又让很多人羡慕。
所以,很多人还是希望了解这个邻国的。
但因为种种因素,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在我看来是很成问题的。
在我看来,主要的阻碍因素有两个。
一、是中国人或明或暗的大国心态
历史上,中国人并不把日本人视作对手。而视之为一个小弟一样的角色。很多人张口就是日本文明甚至文字都是学中国的。即使对日本有好感的人里面,有很多人也热衷于传播所谓唐代在日本这样的调调。
一些人往往无视日本是一个有自己民族主义、很深的民族情结的国家。动不动张口就是日本就是美国的小走狗。而无视这样的事实,那就是日本顶着国际压力,高官一直参拜靖国神社,以及这种事件所体现的民族情绪。
因为大国心态,很多时候就不愿深入了解。而满足于浅尝辄止。
很多人动辄谈论什么日本会脱离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而靠拢中国,就是这种思想的最出名的表现。
二、是左派心态的影响
很多中国人在成长年代,受到了很多左派教育。因此养成了用左派思想看问题的习惯。
具体到日本问题,就是动辄所谓的统治阶级、下层民众二分法。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所谓的统治阶级的锅,而日本民众则是与所有的问题无关的。
而不能理解日本那种整体性的民族主义思想在日本社会扎根的深度。

(靖国神社是日本民族主义的一个集中体现)
再谈到我上次提到的《菊与刀》这本书。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669037/
就可以说是这种对日本误解的一个巅峰了。
这本美国人类学家写的书,可以说是基本一无是处。
作者没去过日本、不会日文,但这些恐怕都不是关键问题。
毕竟聪明的观察家,即使使用二手资料,也并不会妨碍他得出正确的结论。
只要他(她)善于注意到什么事实是重要的。什么问题是关键的。
但本尼迪克特并不是这样的人。
事实上,比她没去过日本,不会日语的问题是。
她思考问题的角度严重的有问题。
这位作者对日本的历史和政治几乎一窍不通。
她在提出一个好问题(日本人为何如此死战)之后。
就完全沦为文艺抒情了,变成了各种文艺电影和文学作品的感想大杂烩。
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时代,因为当时的欧美日本研究虽然不可能超过今天,但也毕竟已经开始。但在她的书里面,完全看不到这些影子。
她的这本书,之所以能在中国如此火爆,多年再版不休,只能说明我们这边依然是在用粗陋的大国心态来看待日本。而无视日本的真实情况。

因此,我决定写一些文字来介绍我观察的日本。
虽然我也不懂日语,也没有去过日本。
然而可以自我安慰的是,我观察日本用的角度,绝对超过本尼迪克特。
我会用历史和现实政治来看待日本,而不是那种如本尼迪克特一般的人类学猎奇视角。
至于结果如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陈中华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5 14:01:07
-
Cincinnatu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4 19:44:57
-
芙蓉又不乱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4 19:36:20
-
Oleg the kafi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4 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