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人买书看
如今,别说纸质书籍了,就连现金都很少有人带了。似乎电子书、电子支付已经让人倍感舒适,不夸张地说,您现在去菜市场掏出一把零钱,很可能会招来一通白眼。
记得十年前,不少人印象中的白领小资生活,还是捧着一本书,在咖啡店“专注”地读着,甭管是不是读进去了,至少享受手拿书本的真实感。

从某种角度讲,现在10后的很多孩子对纸质现金的认知比较模糊,家长都不带现金,更不可能给孩子拿很多现金把玩。好在如今不少家长都意识到了传统的读书模式不能丢,所以会特意安排孩子一些读书时间,比如睡前,周末的午后,在阳光温暖的阳台亲子共读。
有些家长坚持下来了,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发现孩子的专注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增强了,性格中的急躁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而家长也变得平心静气了许多,和孩子的沟通更能以书本开头,还可在孩子阅读的时候,给自己腾出一些时间。其实,双向学习,谁不是呢?

记得二十几年前,孩子们的课外书还很少,能买到一些当时的日本漫画就会被不少人羡慕,甚至一本书传看整个班。那会儿的书,即便是漫画书,仍然纸张讲究,印刷清晰,字体排版规范,翻译的语句通顺,没有那么多网红词语。虽然漫画书以画为主,但是当时的孩子们确实可以从书中认识不少字,甚至在同学们对某些字的认识和写法上出了分歧,还会拍着胸脯,翻开漫画书拿给别人看:“书里是这样写的。”到了这里,基本所有同学都会认可,那时书里的内容就类似于字典,是孩子们以至成年人们的识字标准。
顺带一提,那时的《机器猫》是孩子们心中漫画书的不二选择,虽然也有《七龙珠》、《圣斗士》等漫画,但不知道看什么漫画的时候,翻一下《机器猫》,嗯,其实应该叫《哆啦A梦》,总不会错。当时的出版社,印刷规范化,翻译人员也都有着过硬的基本功。

现在,不但小说、散文等文字类的书籍可以买电子版了,就连漫画也可以用一个平板电脑解决。好在越来越注重知识产权,大部分书籍和漫画都需要电子支付购买才能观看,让孩子们从小建立这种版权意识是好事。
这几年,因为网络飞速发展,很多传统媒体转行,甚至干不下去。一些传统的报纸、杂志等都消失了,耳熟能详平面媒体的名字也主要常见于网络上了。现在能买一本杂志看,不是收藏,就是某方面的真爱。渐渐地,孩子们或者成人,也不会拿着杂志说事了,不是说平面读物错误多了,是绝大多数人遇见不认识的字,点开网页,读音、字义、用法等齐全的很。当然,这种便捷方式,资源整合确实提高了效率,但试问,现在有多少人还会查字典?
培养读书的兴趣绝不仅仅是摆摆样子,是一种自我的修养。不仅仅是认识字,阅读需要思考,思考文字表达的意思。正如最开始说的,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够培养孩子、成人更好的思维意识,还能让心性得到磨炼,更能从书中学到知识。

没有天生文笔好的,好的文笔是“肚子里有货”才写出了让人喜爱的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