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留学?我经历了什么
前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的提案将公费师范生送上热搜。作为这一群体中的小透明(瑟瑟发抖),借此机会聊聊围城中的我们。

01. 两张图看懂公费师范生政策


Q&A: 1. 是否存在降分录取的情况? 至少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不存在。在某些省份,近年公费师范生高考分数要高于非师范生,甚至只招公费师范生。 2. 能否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在协议期内不得报考,但可利用暑假免试攻读本校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硕士),且需要缴纳学费与住宿费。但有同学反映,就职学校并不承认教育硕士的研究生学历,理由是非全日制,含金量有限。 3. 能否跨省就业? 原则上不可以。有以下两种特殊情况不算违约: a. 婚后可以到配偶所在省份任教 b. 志愿到中西部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
02. 违约的他们,身在何处? 由于就业和升学的重重限制,部分公费师范生选择了违约。我调查了身边近两百位公费师范生,得出以下数据。 在违约的18位公费师范生中,56%仍从事本行业,且都选择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公立或民办学校(其中民办学校占多数);而由于本科学历的限制,所教的学段多集中于小学。 还有44%的公费师范生选择继续求学。他们中一半选择了留学,虽然经济成本较高,但在决定违约时已经拿到了offer,不存在“失业又失学”的风险。还有一半选择考研,但由于协议规定,在校期间不得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因此至少晚入学一年,且存在“失业又失学”的风险。 03. 留学: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对于公费师范生而言,“留学”这一选择虽然看起来风险可控,但依然困难重重。 这主要源于专业内部缺乏信息渠道。毕竟,在已经确定了职业道路的情况下,很少有人选择突破藩篱。可以说,“叛逆者”的路都是学子们一点一滴在黑暗中摸索出来的。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心,希望这些曾经让我撞到头破血流的教训能够帮到正在迷茫的你,让你少走弯路。

读书深造,最重要的便是选择专业。希望你在选择未来的专业时,能从以下四个角度入手: 1. 扎根本科专业 这是最省力的方向,凭借本科基础你更容易申请到综合排名靠前、专业实力强的学校。但注意: A. 师范生的专业大部分是基础学科,如果学历止步于硕士,可能就业方向仍是中小学教师,当然选择的上限会提高很多,如百强高中和国际学校。 B. 并非所有本科专业都有对口的硕士专业,如果你像我一样是英语专业出身,请关注之后的文章“英专生如何选择硕士专业”。 C. 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很难兼顾学生的科研能力,若决定深造,请务必谨慎选
2. “教育+”模式 作为师范生,我们本科期间会上一些教育相关的课,俗称“水课”。然而“真香定律”又出现啦,申请学校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课利用起来,突出自己的教育学相关背景,申请教育学硕士非常有优势!特别是英语专业,可以直接申请TESOL。 3. 选择交叉学科 如果本科期间修读了第二专业,又恰好对本专业和二专都感兴趣的话,恭喜你,是读交叉学科的 天!选!之!子!
当然,这不仅适用于师范生,想深造的在校大学生们都可以行动起来,挖掘自身优势,报名二专! 4. 转专业 如果想利用读研的机会转专业,请注意避开某些特别看重本科专业相关度的国家,之后会发一篇相关的文章,敬请关注哦。

04.违约的公费师范生们,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如果问两年前的我,答案必定是“后悔”。但年岁见长,却开始感恩当时走过的“弯路”。 因为,一次次的挣扎与对内心的拷问促使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师范生对自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未来的道路,当然也深切地明白了“选择大于努力”这一事实(划掉)。 同时,也变得更加勇敢,学会主动争取,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摘抄一段自己的随笔: “现在想来当时可真是矫情,一直在与本不存在的枷锁斗争,所谓心酸与悲壮,不过是自己的懦弱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建好一座座密不透风的墙,妄想能有确定的答案,不敢为自己的‘离经叛道’负责。” 其实,教育事业本身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直到现在我还是很怀念那段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岁月。只是对语言学的热爱在远处召唤着我,让探索认知边界成为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或许有一天我还会回到讲台,希望未来的学生能有耐心听我这个老太婆絮叨那些陈年轶事,或是打开公众号刷刷曾经的文章也好(疯狂暗示ing)。 总之,公费师范生们,不管是否选择违约,都诚挚地希望我们能找到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断头王后》

-
生巧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09 18:25:49
-
Fabulously Rar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26 23: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