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钱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有所感悟,有关花钱的 世界上的万事都有其规律,赚钱、花钱也是有一定的规律。 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的教育是不要乱花钱 然而现实中,越是舍不得花钱的人,握得紧的人越是没有钱。 反而那些经常花钱,请人吃饭的人不缺钱。 越省越没钱,越花越有钱。但花在什么地方有讲究,钱是自己赚的,那么“为自己的未来花钱”是投资最大的收益 我没钱怎么花出去?不花出去怎么会有钱?学校永远不会教这些,进入社会大学都得重学 明白了这个就会明白为什么刘一秒,会拿着10万块钱找高人就为了点拨一句话,核心就是“区分定位,分钱分权”,最后搞成了培训界的一哥 拿钱买别人的经验,比自己摸索是最快的捷径 只有你看明白了后端,你就敢于前期先花钱,花钱买流量也好,前两年的滴滴、美团补贴也好,360的免费也好,都是先花出去 不管你现在拿多少薪水,你一定要养成每个月去付费给优质内容。最低要把这个标准定到5%,以后根据经济实力调整额度。 付费给优质内容,我的理解是如果请一个行业人吃饭300、500……可以获得你苦苦思索不得的答案,这个钱就花的值。付费给培训老师,买书,都属于 哪怕月薪三千,你至少每个月要拿150块钱出来为一切优质内容付费。 越是盯着钱,反而越赚不到钱 但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上,投资自己的大脑,如此良性循环,大脑会反过来帮我们赚钱 如果真的有天堂,死后能带走的都是无形资产。同样,能够真正留给下一代的,能够传承下去的也是看不见的资产。这种看不见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奇葩说,詹青云,负债100多万去了哈佛,借钱投资自己,良性负债,现在也是学成归来,看了她在奇葩说的表现,前途不可估量 其中李思恒和她的一场对战中曾说:“青云姐姐,你底薪的底线就是我高新的极限” 想起昨天对于自己对一个一直想报的课在犹豫,在有优惠券的情况下推了自己一把,报名了,其实应该有这个习惯,每个月固定拿出一些钱来 信息差一直会存在,拿赚钱来说,有些信息不就是在一些更高端的圈子里面先出来的吗 年轻的时光就是15年左右,20-35岁,错过投资自己的时光接下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越晚投资,成本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