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想做操场上最靓的仔?其实 so easy。

前阵子,韩寒在微博打了个跑步卡——5 公里 18 分钟!
多数人掉进长跑这个巨坑后,碰到的第一个坎就是5 公里。
那么,韩寒的跑步段位到底如何呢?
韩寒的 5 公里,啥水平?

我把5 公里的跑者粗暴地分为 4 类: 人畜无害的蜗牛级——40 分钟以上,不怕慢就怕站,你开心就好。多数人都是从这个底层开始,慢慢打怪升级的。 遛弯级——35~ 40 分钟,你说我在跑步吧,一不留神就被快走的大爷大妈超车了:
小伙砸,我们先走,你慢点儿。
凡人级——35~20 分钟,最常见。
20 分钟以内的,你给我站住!知道自己超速了吗?

可见,凭着这“像少年啦飞驰”的速度,韩寒已经是操场的业余选手里刮起的一阵黑煞风了,绝非随便谁都能轻易跟上。
按下图的丹尼尔斯跑步公式,再好好练练,韩寒完全可能在全程马拉松“破 3”——三小时完赛。

韩寒其他的跑步数据也都很亮:每公里配速稳如狗,和平均配速相差不过 ±5";
188步/分的平均步频也有利于保持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

不过,要说韩寒最关注的跑步指标,还是心率。昨天,他在回顾跑步经历时透露:
我十公里又跑进了四十分钟,39 分 38 秒,平均配速 3:58。
几天后用 30 分钟的时间又跑了五公里,心率是每分钟 110 多,一样的用时,平均每分钟心率比三个月前让我崩溃的那一跑慢了将近 80 下,这就说明你有了很大的提升。
而用心率指导跑步的一大重要理论,就是菲利普・马费通(Philip Maffetone)的《耐力》(The Big Book of Endurance Training and Racing)提出的 MAF 理论。
很多跑者都听过相关的 MAF(Maximum Aerobic Function,最大有氧功能)心率,即最大有氧心率,也就是有氧机能得到最大发挥与锻炼的心率。
按这个经验公式,就可以得出你的最大有氧心率:

- 180-年龄
- 有氧能力特别差的:如果患有严重疾病、定期服用药物或刚刚康复(心脏病、高血压、手后出院......),-10
- 有氧能力比较差的:没有运动习惯,运动断断续续,刚回归训练,运动表现退步,每年感冒、流感超过两次的,或者有季节性过敏症状或哮喘的,-5
- 对于有氧能力更差的、最大心率极低的人,保守起见,可以再-x
- 每周运动4 次以上超过 2 年、且没有以上问题的,保持不变
- 训练超过 2 年并且成绩持续提升的,+5
- 训练有素且非常健康的,再 +5
- 小于 20 岁或大于 50 岁的人,可能需要调整。不满 16 周岁,不适用这个公式,或许可以设定心率在 165。
于是,我就给韩寒算了一卦:
韩寒一晃眼 38 岁了,于是先用 180 减去他的年龄 38,等于 142。
加之韩寒从去年 12 月左右才重拾长跑,持续训练不到一年。
保守起见,143 还可以减 5;
所以,韩寒的MAF最大有氧心率就是180-38-5=137 次/分。
这样看来,跑步数据显示的韩寒的平均心率 177 次/分 假如没有大的测量误差,那就是大大高于了他的最大有氧心率 137 次/分。
也就是说,在177次/分的心率水平跑这 5 公里的时候,他进入了无氧训练的范畴,训练强度是过高的。 而过度的压力,会提高皮质素(cortisol)水平,进而影响发展有氧能力的生化反应。
研究显示,以 85%~90% 最大摄氧量连续运动 2 小时,机体内约 7~9% 的线粒体会遭到破坏,完全恢复需 40~60 天。
拿韩寒的老本行——赛车当个比方,就是油门老踩得太凶,容易开坏发动机。
而且问题在于,韩寒很可能操之过急,不止一次地进行高强度训练,以求重现 20 年前作为体育特长生时的荣光。他曾自我调侃:
第一个 5 公里我跑了 30 分钟,那天最高心率接近每分钟 200 次。我无法接受,一定是表坏了。
跑后,因为肌肉酸痛,他还“瘸了几天”。
本来,繁忙的工作就导致韩寒压力很大、睡眠不规律。
他曾坦承自己的焦虑:
我的胖跟拍电影有关系,一天到晚坐着也感觉疲劳,一直想吃东西,不吃就感觉没有能量。
而由于留给训练的时间不多、以至于月跑量不到 100 公里,韩寒更有可能以追求“训练质量”为由,来提高训练强度。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无氧训练使皮质醇分泌紊乱,而较高的皮质醇又会降低免疫力,使人更易疲劳、压力增大。
这样非但不会提高耐力,反而会相应减少投入健康跑的精力,甚至导致身体长期处于疲劳,容易造成损伤。
疫情期间,许多工作停摆,时钟似乎一下子被拨慢了。
于是韩寒这样的大忙人,才更有时间“发现”自己的身体。
可疫情一过,再次投入耗神费力的电影工作后,是很难继续保持高强度训练的。

虽然韩寒有从小打下的底子,但时隔已久,有氧基础必须从头慢慢打起。
老跑步的人都有过这样痛的领悟:
一周没跑,自己知道有点不对劲;
两周没跑,我的妈呀,怎么就气喘如狗了!
更不用说韩寒是在 20 年后回归跑步的了。
而且,韩寒的有氧基础很可能并不够扎实。他自己承认,当时总体的训练水平较低,他只是“不系统练了一两年”。
曾有人问韩少,高中时长跑比赛跑到最后,有女生加油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个追风少年答道:跑到最后,加油的是男是女都分不清了。
我相信,这不完全是为了幽默,很可能道出了部分事实。
很多跑过长距离的人都有体会:跑久了,脑子都木了,做个基本的动作都格外费劲。
而分不清男女,就是在跑步的持续工作中,大脑过度消耗,遂而启动自我保护,于是出现了认知能力下降。
这说明韩寒至少在长跑的最后阶段并不从容,是靠着天赋和年轻的一口狠劲在拼。

借韩寒的例子,是想给你提个醒: 跑步要把握分寸。
如果真是像韩寒宣称的那样“为了身体”跑步,乃至提高对病毒的免疫力,就应该多进行有氧跑,或者说轻松跑,跑得舒服就好,而非贪求速度。
跑步的最高境界,不在于计较速度、荣誉,而是享受跑步本身带来的快乐。
岁月这把杀猪刀,却对他刀下留人。
运动人群有个毛病,可以每逢佳节胖三斤,但节后没几天,就出来晒吓死人的那种前后对比图(Before after)了。
有好事者也给韩寒做了张图——

就在一年前,韩寒还是个隆肚子、包子脸的中年油腻大叔,似乎岁月这把杀猪刀也没有饶了他。
把他跟高晓松搁一块儿,毫无违和感——

而如今,他却摇身一变,成了一副耐力运动员的标准板材!
这分明的腹肌叫人艳羡,核心力量必定强悍;
真正的跑者更是被韩寒的一双秀腿吸引——那流畅的肌肉线条,而且没有一丝赘肉,一看就是跑马的好腿啊!
许多媒体说什么韩寒这张帅照酷似谢霆锋。其实很多跑者可能会和老司机一样惊呼:
明明撞脸的是刚破了日本马拉松纪录的大迫杰!

做操场上最靓的仔,其实 so easy。
在韩寒的这张肉照中,只见他只穿了紧身跑步裤和鞋袜,装备极简,但贵在精,一看就是资深跑者。
从跑步数据图可以看出,韩寒戴的是心率表。
类似的跑表俨然已成为跑者的标配,但多数人只是瞅两眼心率、配速、距离。
这样只用了手表 20%的功能。只有充分解读其他信息,比如步频、步幅、垂直振幅、心率区间、训练效果等,才算发挥了表的监控和指导训练的作用。
再来看看韩寒在 2012 年上海马拉松体验 5 公里项目时的行头——

大家都习惯了上马的雨战,而韩寒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他的保暖工作很到位,帽子、长袖(及其指扣)保护了人体的两个散热大户——头和手。穿多了,可以脱;
但手要是冻僵了,不但可能连能量胶都撕不动,而且可能导致人体核心的温度骤降,影响状态事小,甚至会有感冒、失温的风险。
此外,如果跑步期间气温变化较大,用臂套、防水手套代替长袖,可以更灵活地应变。
韩寒带的针织帽很不错,但如果要保持视线清晰——特别是对于他这样的眼镜君,最好戴有帽檐的防水全顶帽。
雨小的话,魔术头巾、导汗带就得。
里头再套上酒店的浴帽,会奇效。
韩寒跑的,你也跑的。
有人说:韩寒干啥啥都行!写得了书,赛得了车,拍得了片,连跑步也比你快!
但一般而言,比起写书、赛车、拍电影,跑步的门槛是最低的。
跑步、书、赛车、电影这些技术媒介,如韩寒所言,“都是人类力量的延伸”。
可不同的是,为了操纵书、赛车、电影这些“机器”,“感受到人类身体无法企及的速度和力量”,付出的代价是写书烧脑子、赛车和拍电影烧钱,都不太好上手;
而跑步,是既补脑子,又不费钱的。
况且,人“生来”就会跑。(born to run)
回溯历史就会发现,人类漫长的进化,就是一本《跑步高级教材:从四足爬行的小白到跑死动物的大神》。
跑步这门高阶的行走技术,是人发展了很多耐力的生理优势点亮的技能。
所以,我们大可跑自己的路,而不必被韩寒速度吓倒。
.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集采药到集采社会 (67人喜欢)
- 无差别暴力:“我”对“我们”的谋杀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