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会遗传吗?
精神疾病包括很多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属于轻型精神障碍,而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属于重性精神障碍。
那些精神疾病不影响结婚生孩子?

通常,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不影响结婚,只不过患者在疾病发作期间,思维情感比较消极,难以像普通人那样维护好与恋人的关系,所以能够走入婚姻的不多。但是如果积极配合治疗,情况稳定后,是完全可以结婚的。
关于生孩子,也不必太担心,这几种疾病都不是遗传性疾病。不过父母有抑郁症的情况下,在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上可能会偏消极,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所以孩子得抑郁症的几率会比普通人略高。为了减少这种风险,请一定注意尽量给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而像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则有一定的遗传几率,但并不是说这类患者就不能结婚生子了。经过治疗情况稳定了,也是可以结婚的。
发作期间能不能结婚需由精神科医生提出意见。一般医生开具临床痊愈的证明,患者就可以正常结婚。关于生子,则需要慎重考虑,参考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及个人的意志做出选择。
具备的条件精神疾病患者可以结婚生子?
精神疾病患者是可以结婚的,但有两个条件:
1、精神疾病已经痊愈,患者能适应礼会生活和恢复正常作、学习。患者是否痊愈,应由精神科医师判定。
2、一年以上没有复发。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结婚之前,应让对方了解到患者曾患过精神疾病,使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在完全自愿的基础结合,这样对患者结婚后的生活、工作及病情稳定才有好处。
有不少人在结婚前向对方隐瞒了患病的事实,婚后怕对方知道,偷偷服药,减药甚至停药,导致疾病复发,这些对疾病康复都是不利的。
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并已结婚的患者,还要去向医生咨询遗传风险度,如果风险度太高,则最好不要生育。具体情况应综合个人的病情、所服用的药物种类、家族精神病史等情况来决定。
结婚(冲喜)来治疗精神疾病的做法有道理吗?
1、正处于发病期间的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不宜结婚。因为他们在发病期间已经失去理智,常难以料理自己的生活,甚至会危害社会治安。所以,让这样的患者结婚不仅对患者本人无好处,也会给对方造成不幸。
2、是发病期虽然已过,但精神症状尚未彻底缓解或正在治疗中的患者,也不能结婚。因为此时患者对生活中和婚姻上挫折的承受能力尚差,往往使他们在热恋中,或新婚之夜,或婚后不久病情加重,再次住院。
所以,那些想用喜事冲一冲来治疗精神疾病,或担心儿女患了精神疾病,影响终身大事,而给他们匆忙物色对象,草率结婚的做法是错误的,不仅难以达到目的,甚至还会因此而酿成悲剧。
因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婚姻问题,家属一定要慎重、合理地给予解决。
精神疾病会遗传吗?
精神疾病属于复杂性疾病,跟经典的基因一对一遗传疾病不一样。精神疾病的发不发生,不仅跟遗传有关,也和后期的生活环境有关。
举例来说,在普通人群中,每个人患精神疾病的几率在1%;如果有人的父母,其中一位有精神疾病史,那么患病的几率会增加至10%左右。
也就是说相比较普通人来说,精神疾病会遗传的概率最多只增加了5%左右,相对来说,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因为精神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的影响。小概率遗传的可能性,也并不能构成一个人不婚不育的选择。
大家可能还是会觉得,总是有概率的,那么我们再为大家举一个例子:实际上,咱们每一个人,都有患复杂性疾病的概率。
普通人群中每一个人,都有5-6种疾病的患病性。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先天的和后天的不足。比如同为复杂性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从没人说过因为我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就不生育了,没有人这么说。
所以,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也是这样。
同时,相信随着治疗手段和科学技术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后精神疾病可能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精神疾病服药期间能怀孕吗?
无论是轻度精神疾病,还是重度精神疾病,都不建议在服药期间怀孕,尤其是怀孕的前三个月,这段时间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服药的致畸风险较大。如果服药期间不小心怀孕了,也一定要注意停止服用已被证明有致畸风险的药物,如帕罗西汀、丙咪嗪、锂盐及大多数安定类药物等。
备孕或怀孕期间,可以不吃药吗?
如果想在怀孕期间停药,或者哪怕只是停三个月,都是不可以的。
研究数据显示:选择怀孕期间擅自停药,或者不按医嘱吃药的患者,犯病率高达60-70%以上!有的怀孕未遂,就复发了,有的在怀孕一半时候复发,就更加难以处理。
因此选择停药怀孕风险很高。
服用精神类药物,对胎儿影响有多大?
首先,咱们大家要知道,并不是是个药就有问题,而且每种药物的风险等级也是不一样的。
美国权威机构FDA对各种药物对孕妇服用对胎儿的影响有个分级,即A、B、C、D、X,从安全到高风险逐级增加。
如果有生育的需求,可以先和医生商量一下:选择相对比较安全,合理的药,来规避风险。
其次,公众普遍高估了精神科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这方面在欧洲90年代有个大规模的研究,他们调查了2000多名孕妇,这些孕妇在怀孕期间,均服用各类精神科药物。有的是持续吃药的,有的是选择怀孕的前中后三个月间歇性停药的。
研究发现,这些孕妇和没有吃过精神科药物的当地一般孕妇对比:婴儿的致畸率分别为到2.4%与2%。实际上这样微弱的差距个人在现实当中是感受不出来的。
如果没吃,有80-90%犯病,对患者的影响更大。而选择服药,对胎儿也只增加0.4%的风险。
所以对于患过精神疾病的年轻人是否选择生育,更主要的应该考虑个人与家庭的意愿与抚养能力。
如果有希望生育的计划,应当提早找到专业的医生进行科学地计划与安排。
也希望咱们的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关于疾病的各种传言,要有科学的头脑去解读、去分析。即使在百度上查了很多信息,也要和专业的医生相互沟通、了解和确认。
总的来说,得了精神疾病,一定要尽早治疗,越早治疗康复得越快。谨遵医嘱服药,病情稳定后再考虑结婚生子是最为稳妥的。患者自身要保持病情稳定,尽量放下疾病的心理负担,平静而坦然地向对方告知自己的患病情况,宣传疾病的性质和可治疗性,只要坚持服药,就能最大程度保持病情稳定,病情稳定就能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