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镣铐音乐:英国摇滚音乐史(二战后至60s初)
(有些长的)引:
我想到了《悲催世界》中对卜吕梅街花园的描写。冉阿让任凭那里荒草丛生,雨果进行了一场泛神论声明:一切都在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物与物之间存在着无从估计的联系,任何思想家都不敢说山楂的香气与星群无涉……谁能断言波浪在幼兽的梦中无足轻重,风在扑向墙壁时毫无痛楚,拂晓对山雀的吱吱鸣叫无动于衷?——西尔万·泰松《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用了一段泛神论文本作为引言,并不是想表达世间万物以罗曼蒂克式自然大和谐存在,相反,万物之间存在着边界与隔离。但同时也存在某种羁绊联系着破碎,其中,“万物有灵”的背后逻辑是建立在人类的“共情”本能基础上。
“音乐”应该是一种能很微妙地酝酿人类共情的媒介。19年8月在内罗毕期间,和Kikuyu族的朋友一起演奏当地语言的歌曲,尽管无法听懂歌词,但音符却像一门世界通用语言,能传递愉悦和悲伤,以及更加丰富而无法言说的情愫,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20年初始至今已有半年,随着疫情的地理蔓延,世界各地岸谷之变频起,不远的地方烛光四起,远处 5.26明尼苏达州黑人George Floyd事件让人痛心疾首。最近常有朋友和我说“第一次真实感觉自己参与/经历了某段会被记入‘历史’的年份。”但每个时代都是如此,随着见证人的离世,集体记忆总有淡化和分崩离析的那一刻,最后留存于世的除了文本,还可能是能唤起一段历史记忆的歌曲。
很多人觉得,音乐是艺术,而艺术是个人主义的,不是集体主义的。然而,吊诡的,音乐却往往被认为是起源于集体的,这样的争议没有什么意义。但让我感慨的是,上个世纪后半叶,有不胜枚举的音乐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反思时代,甚至介入历史,作品流传至今。“音乐人的创作理念,试图刻画着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反抗史: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与工运早期阶段、三四十年代的左翼运动、五十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六十年代的反战运动和民权运动,七八十年代的经济转型和里根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九十年代的全球化/反全球化、战争与和平、发展与贫穷。”(注:推荐张铁志《声音与愤怒》、《时代的噪音》)
音乐在时代局势中发挥的作用是其他艺术表现形式难以取代的,幸运地,我们有过活在80s的崔健、想挣脱“抗议歌手”标签的左小祖咒、游吟盲诗人周云蓬,然而当下呢?如果现在去谈论本土本时代的音乐人,容易产生习以为常之弊,也缺乏时间与地理维度的检验。
所以,我想以一个普通乐迷的身份尝试做一系列文章讲述英国近50年的摇滚乐发展史,如果可以,聊聊他们与时代的勾芡。比如,当冲撞(The Clash)乐队的主唱Joe Strummer在70s 穿上了印有 “Hate & War” 的外套高喊 “未来并非命中注定”(The Future Is Unwritten),竖起了与60年代宣扬的“Love and Peace”截然相反的旗帜,Joe无法预料到的,在未来的四十年,人们将战争与憎恨的禁忌的符号紧紧捆绑着The Clash,他们的歌曲也一直是反思帝国主义、反映工人阶级失业、种族歧视的经典传唱。
诸如这样的音乐人不少,文章会按照时间顺序先总序某个特定时代的发展特征,再对一些关键词做叙述,列举一些代表音乐人。至于文中年代的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的断代意图。文中的时代划分和特征主要依据我在19年9月于利物浦参观的英国摇滚乐博物馆的观展经历和个人音乐体验。梳理英国的摇滚乐发展史,文章将作为自己兴趣的一个记录,也希望能给读者带来跨越时间与地域上的时代“共情”和想象。
1945-1962:带着镣铐的音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巩固了英美政治上的特殊关系,同时,也使英国音乐潮流的发展产生变革。随着美国军人的流动,BBC广播节目开始向英国民众介绍迪克西兰(Dixieland),一种起源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即兴爵士乐。于是一种围绕钢琴、吉他、五弦琴、鼓、低音提琴、大号、小号、短号、长号、单簧管等乐器组成的大乐队形式的音乐开始英国流行,并且这种形式的音乐开始成为伦敦俱乐部的主流现场声音。
20世纪50年代同样受欢迎的音乐类型是Skiffle(也称为即兴摇滚乐或噪音爵士乐),在英国,这是一场由朗尼·多根(Lonnie Donegan)发起的民谣爵士乐复兴。自己动手的信条和音乐上的日常性与简单性吸引了一大批工人阶级音乐爱好者的注意,人们使用搓衣板、水壶、洗衣盆作为低音吉他,锯子、梳子、纸卡和卡祖笛等器具作为高音吉他,以及常规的乐器,如原声吉他和班卓琴,使新一代的年轻音乐家能没有还债压力地组建自己的Skiffle乐队。

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受比尔·海利(Bill Haley),猫王(Elvis Presley),大贝里(Chuck Berry)和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等美国摇滚乐先驱人的启发,许多Skiffle乐队逐渐将创作风格转向了Rock n Roll(摇滚乐)。随着青少年发现新的简化音乐形式,社会和经济日新月异变化,英国的流行音乐形式的观感逐渐向我们如今谈及的“摇滚乐”刻板印象演变。
传统爵士乐Trad Jazz">#传统爵士乐Trad Jazz
传统爵士乐可能是英国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George Webb,Humphrey Lyttelton,Kenneth Colyer和Chris Barber复兴了经典的美式迪克西兰和新奥尔良的风格,在伦敦俱乐部,比如100 Club,引起了粉丝狂热的追捧。这为之后的Skiffle和R&B的发展创建了一种草根现场音乐场景。
到1950年代后期,像Humphrey的“Bad Penny Blues”和Chris的“Petite Fleur”这样的爵士单曲已经进入了排行榜。1962年5月,阿克·比尔克(Acker Bilk)的“岸上陌生人”(Stranger On The Shore)成为第一支在美国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英国单曲。英美的跨界活动开始在乐迷现场表现活跃,当1957年音乐家联盟取消访问禁令时,英国人受到了比尔·哈利(Bill Haley),猫王(Elvis Presley),查克·贝瑞(Chuck Berry)和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的欢迎。

#噪音爵士乐Skiffle
1956年Lonnie Donegan的“Rock Island Line”获得成功后,英国人把这种仿造美国民谣布鲁斯的音乐形式命名为Skiffle。Donegan推广了这种Do-It-Yourself的风格,使年轻的音乐家可以轻松地效仿。
二战后年轻一代们以SOHO区的咖啡馆和酒吧为中心,交流思想与表演音乐。此时,音乐产业也意识到了青年音乐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开始针对这个群体策划了一系列新的电视节目,比如“ Six-Five Special”和“ 45rpm singles”,这些都为之后的摇滚热潮做足文化铺垫。
噪音爵士乐的热潮是短暂的。在苏格兰Chas McDevitt Skiffle Group乐团的 “Freight Train”等热门歌曲发行之后(注:本文BGM为这首歌曲,仔细听,搓衣板声音还是蛮明显的),Skiffle音乐已经开始席卷全国。与此同时,随着二战后经济的逐步复苏,音乐相关产业的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从克里夫·理查德(Cliff Richard)、约翰·列侬(John Lennon)、吉米·佩奇(Jimmy Page)到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越来越多年轻人可以买到便宜的吉他并学会了弹奏,下个年代的辉煌音乐人们也正应运而生。

摇滚乐Rock n Roll">#摇滚乐Rock n Roll
1955年,一部电影穿越大西洋——《黑板丛林》(Blackboard Jungle)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慨,战后的人们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社会矛盾不断涌现,主题曲“Rock Around the Clock”风靡一时,像歌词里写的一样,人们夜以继日寻求摇滚乐的快感;加之猫王Elvis Presley的空前商业成功,进一步加强了摇滚乐对渴望成名的年轻人的吸引力。于是,在这个风口浪尖,摇滚乐成为英国战后一代年轻人的标志。(注:推荐电影《黑板丛林》1955与《昼夜摇滚》1956)
汤米·斯蒂尔(Tommy Steele)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位摇滚歌手,他的“Rock With the Caveman”于1956年末登上BBC单曲榜首。紧随其后的是第一位英国摇滚乐音乐经纪人拉里·帕恩斯(Larry Parnes)签约下的音乐家,包括Marty Wilde,Billy Fury和Vince Eager。之后,有英国猫王之称的克利夫·理查德(Cliff Richard)于1958年出道单曲“ Move It”,这首歌曲通常被官方认为是英国的第一首摇滚乐曲。

我之所以称这个阶段为“带着镣铐音乐”,是因为此时的英国摇滚乐初具雏形,仍旧披着美国爵士乐的外套,音乐主题也主要集中于异性之间情爱,音乐似乎仍旧是人们社交与跳舞的一个“伴奏”,并非“主角”。看似成功的英国摇滚乐,可能只是战后人们宣泄的一个闸口。
但也正是经过这个阶段的铺垫,伴随着青少年偶像,消费主义,太保男孩(Teddy Boy),时装与态度,音乐与电影这些新生话语,一股股青年音乐力量正在酝酿,下一个年代开始,摇滚乐将给英国带来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力。 ——欢迎来到摇滚乐的黄金60年代。(下期见!)
Sailing to nowhere, now here. This is a person stuck in anthropolog...
达兮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