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确实是你认为的样子么?——格式塔的背景与图像
最近老是感冒,而且感冒前刚开始不舒服的时候,都在吃美味的大樱桃 ,于是导致最近打喷嚏时,总会想到美味的樱桃,久而久之,我心里形成了一个念头——正是因为吃樱桃,我才感冒了?一定是这样都怪樱桃 !
虽然好像说得通,但是真的很好笑啊,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伴侣,伴侣也被逗乐了。
其实,这段时间反反复复的在感冒,每次感冒前,也不只是在吃樱桃啊,那时都在下雨,我都有喝水,走路,跟一些固定的朋友相遇。我的樱桃归因完全可以换成喝水归因、走路归因,甚至就是因为我遇到了特定的朋友。

我想说的是,鉴于我们人类的意识是有限的,我们只能把思绪聚焦到有限的事物上,而对于我,不巧的是樱桃和感冒正好都同时出现在意识,于是就吃樱桃导致了感冒。
这让我想起了格式塔心理中的背景和图像,我们意识关注到,聚焦的地方就是图像,而除此之外,事物的其他部分则只是作为背景,而樱桃和感冒就正好都在图像里,但导致感冒真正的原因,说不定在背景里。
比如所谓的孩子叛逆期,家长关注到的,就只是这段时间孩子长大了,并且这段孩子有各种不再听从父母的。对于所谓的叛逆行为,我们只会第一时间去图像里找原因,所以家长自然认为是孩子青春期了所以才叛逆。没有看到的是背景里还有很多其他信息,从小的高压教育,从不和孩子沟通,只是在单方面的要求等等。

对此,格式塔心理学想告诉世人的是,你的人生可不一定是你想的那个样子。一件事情在你的生命里发生了,没错,这是客观的,唯物的,但是怎么去认识、去认为这件事情,则是一个很主观的过程。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只能在我们关注到的、聚焦到的存在里,去提取相关的材料来解释、理解。正所谓管中窥豹是也。

比如天狗食月,在古人其有限的认识水平之下,他们只能这么理解,且认为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在情感方面的认识,人们也一样,比如失恋吧,很多人总是在抱怨自己明明做了这么多,努力做得这么好,但对方还是不要自己了。
在那时关注到的、意识到的只是自己为此付出了多少,可若你扩宽自己的意识可觉察的范围、扩大自己的关注点,你可能会发现,其实自己之前就对对方有些不满,但又碍于自己是个好人,怎么能直接表达对对方的嫌弃呢?于是,不知不觉的通过挑剔、指责间接的表达出来,可对方不一定明白你的意思,最后裂痕越来越大,也许是你不动声色的逼走了对方,这样自己就成为了受害的好人,不用自责,还会获得同情......

所以啊,我们自己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人生可能不只是我们认为的那个样子,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事情是怎样真实的存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过好这一生,只要我们在此时此刻有着符合当下的认识即可,就像古人对月食的认识一样,天狗食月是符合远古时代人们对于自然认知的,反而去科学的解释月食,会被人认为是疯子。

那如何去确定自己对人生的认识是符合此时此刻的呢?
个人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你有没有在重复,比如上面失恋那个例子,你失恋了一次,你是好人,对方抛弃了你;失恋第二次,还是对方抛弃了你,你还是觉得因为自己是一个好人;失恋第三次了,你仍然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努力把各方面都做好,可对方还是跟你提出分手。你一直在重复,说明那并不是正确答案,在没有找到符合当下的认识之前,老天爷会让你一直重复,重复的遇到类似的人、类似的事,你会一直回答一些本质上相同的问题,直到你有所突破产生了新的认识,重新理解了自己。

所以,你得明白,人生并不只是你认为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