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教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大热作品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在音乐剧事业上耕耘50载,安德鲁·劳埃德·韦伯获得7座托尼奖、3座格莱美奖、1座奥斯卡金像奖、1座国际艾美奖、1座金球奖,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的音乐剧作品。
集如此多荣誉于一身的“音乐剧教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是如何获取如此巨大的成功的?你可曾想到,他少年时代曾遭欺侮,此事影响了他的一生。一些“暗黑”想法让他决然改变儿时一切不幸遭遇。为什么他担心《猫》将成为众人眼中的笑料?且看韦伯亲自细数他从孩提时代的音乐奇才到音乐产业巨亨的那些事儿。

文/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01
校园受气包的逆袭。


我说起来上学的时光,那时候我体育不好,弹古典音乐,是个书呆子,现在想难怪当时我容易被人殴打。那年我11岁,我同班同学有的甚至比我大两岁。那会儿我想,自己得想出个了不起的点子(以免被人欺负)。
那时候我所就读的威斯敏斯特附属学校 (Westminster Under School)在一个角上,人们可以从维多利亚站下车走过去,离南肯辛顿地铁站两站地的距离。
一天早上,在地铁上,一个差劲的人过来试图把我扳倒在地。
当时我被惊呆了,竟然没出任何声。但是我非常气愤,以致于我终于醍醐灌顶,想必须得整出个什么大动作。那以后,我做了一个改变我学生生涯命运的事儿。
学校期末音乐会的下午,原定我是要表演海顿的一些听起来略显枯燥的音乐,我擅作主张,做了一些改变。我缓步走上舞台,面对着震耳欲聋的喧哗声,我宣布要改变表演曲目。席间回荡着些许感兴趣的叫声。
我宣布:“今天我要表演一些我自己写的描述我们学校了不起的人物的曲子。”观众席间的反响声变得越来越大。后来我就认真表演我写的曲子。
第一首曲子表演完后,观众欢呼起来。第二首曲子结束后,反响声越来越大。第四首曲子演奏期间,观众们和着乐声一起鼓掌。到第六首曲子的时候,我转向校长,说:“这首曲子是特为您准备的,”其他人一起欢呼起来。
结束时,观众们尖叫了起来,男生们一起喊着我的名字“劳埃德!劳埃德!”我再也不是那个小书呆子了。我是安德鲁。我因音乐而声名鹊起。
02
咪咪是第一个给我提出抗议的。
曾经有个来自直布罗陀(Gibraltar,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的城市和港口)的男高音追我母亲让(Jean),咪咪就是走路一瘸一拐的那个男高音送给我母亲的定情之物。
您试着设想一下,我母亲和咪咪一起在伦敦南肯辛顿被战时的炸弹炸得坑坑洼洼的街头遛弯儿的情景,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
当时,我外婆莫利(Molly)和我父母在南肯辛顿租住在一个公寓。
外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老太太。她嫁给了一个军人,但是后来又很快离了婚。在那个年代,这对于一个二十当头的女孩儿来说,可不是什么寻常的举动。她跟我说,蜜月的晚上,她就把婚戒扔进了厕所马桶里。但是那个被抛弃了的军人却时常在我外婆家附近晃悠,以便跟三个孩子亲近。这三个孩子就是阿拉斯泰(Alastair)、 维奥拉(Viola),还有我母亲让(Jean)。
毫无疑问,我外婆遭受了冷酷无情而又不公平的待遇。她唯一的儿子阿拉斯泰18岁刚毕业就在靠近斯沃尼奇(Swanage)的多塞特郡(Dorset)划船事故中溺水身亡。
中年丧子对我外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我母亲来说更是。自那以后,母亲一直念着阿拉斯泰,并唤求与他有心灵的交流。
当母亲遇到钳工的儿子威廉·劳埃德·韦伯(William Lloyd Webber)时,爱情的花火在他们之间产生了。但是那时在二战期间,不能举办婚礼。彼时父亲是获得皇家音乐学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奖学金资助的年轻小伙儿。父亲几乎没什么工资,那也就是为什么他、母亲、外婆和咪咪一起蜗居在一个公寓里的原因。
两年过后,欧洲胜利日〔1945年5月8日,即德国投降日〕到来。母亲怀孕了。
咪咪变得躁动不安,还暴力地攻击我母亲的肚子,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简而言之,咪咪是第一个不喜欢韦伯的人。那她也就不得不被尽快送离南肯辛顿了。
1948年3月22日,我出生了。我家又变成四口之家了。
10年后,我母亲带我和我弟弟朱利安去切辛顿公园(Chessington Zoo)的时候,刚一进猴园林,我母亲就喊“咪咪!”
那厮转过头来,吃惊地看着。母亲狂喜:“看见了没有,她认得我呢。它就是咪咪。”只见那猴子在笼子里跳跃着,在线上攀爬着,发出可怕的叫声。
母亲刻意冲我说:“我告诉过你,这就是咪咪。一说起你,她就显得很憎恶。现在终于见到你了。”
03
一次未遂的自杀经历后顿悟
: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糟。
在威斯敏斯特(后来我升入了高中)的那两年,我过得很困惑,也很不开心,一部分原因是住校。
1963年复活节前,我15岁,那时候我非常郁闷。我母亲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钢琴教师,她喜欢上了皇家音乐学院的一位明星钢琴家约翰·里尔(John Lill),妄想让她情绪多变,行为古怪,反复无常。
突然,母亲把约翰带到了我家。他在我家公寓练琴的次数增多。我有时候会发翻看他练习的钢琴谱子,并发现很多是我未曾知晓的。那年暑假我家有三个男孩儿。现在我回想起来,对于约翰来说也够尴尬的,但他对于母亲给予的一切,接受起来却是显得很自然而然的样子。
而对我和朱利安来说,我们家就好比来了一个大哥哥。事实上我们也别无选择,我父亲也是。父亲欣赏并认可约翰独特的禀赋,但是对父亲这个沉默寡言、保守的男人来说不得不面对妻子喜欢这个男孩儿的现实,而要咽下这口气,确实也是挺难的。当时我下定决心,要证明给他们看:不止约翰·里尔,我一样可以成功!
......
但是一个学期开始前,青春期的荷尔蒙迸发,似乎给了我暗示:受够了这样的日子!一天早上,我从家里洗手间的柜子里偷了一些止痛药片,并去邮局取了我所有的存款——7英镑。然后,我从两家南肯辛顿药房买了阿司匹林药,之后径直奔地铁而去。那个年代,地铁直通到艾塞克斯(英国英格兰东南部的郡)的翁加尔(Ongar)。

我买了一张单程的车票。出了地铁末站后,我来到镇上,又买了一些阿司匹林和一瓶葡萄适①,然后去了汽车站。我准备赶坐第一趟汽车,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想象着在某个方便翻越的栅篱后面吞下身上所有的药片。我看到一个公交车,车前面的牌子上赫然写着“拉文纳姆”② 。那时有个声音告诉,就坐这辆车。当我来到拉文纳姆时,原本多云的天气变成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的早上。
我从未见过像拉文纳姆这样保护如此完好的英国小镇。但那都是教堂的功劳。我现在依然记得坐在那个教堂里两个小时,心里感念:感谢上帝让我来到拉文纳姆。
然后我回到公交车站,回到了伦敦,心想,事情未必有我想象得那么糟糕。但我依然拿着那些药片。
04
蒂姆·赖斯是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一个作曲。

17岁时,我初次与蒂姆·赖斯(Tim Rice)见面。他先给我的经纪人了信,说可以给我的音乐作词。他是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一个作曲家。
蒂姆·赖斯在信中解释道:“想必给我你地址的人跟你介绍了我的情况。他们说你需要一个时髦的词作者,我已经为一些流行歌曲作过词。我很喜欢这项工作。我想咱们是否可以碰个面。期待!”
自然,我也想认识他。我给他打过去电话。一个听起来讲话很斯文的男士接的电话,说他已经写过流行歌曲的歌词。我还记得他说的是“三和弦”。他曾在巴黎第四大学学习过,那年他22岁,在一家律所做枯燥无味的见习律师。我们决定在我父母家的公寓见面。
1966年5月,蒂姆·赖斯辞去了律所工作,加入了百代唱片公司。
05
为了音乐剧,
舍弃了牛津大学就读的机会。
几乎与此同时,我收到了曾就读了一个学期历史的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的来信。学院领导听说来我在搞音乐剧,信中他祝愿我能一切顺利但是同时提醒我要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上。
思忖再三,我确定,在牛津大学读书的话,我的未来便只有认认真真地读好历史这个专业。
与此同时,比我大近4岁的蒂姆·赖斯已经在百代唱片公司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我猜想,即便蒂姆·赖斯处在梯子的底部,他业已能在公司立足了。在那个摇摆文化③白热化的年代,他可能很快就会对我这么一个对剧场艺术感兴趣的人。
我该回到牛津大学还是离开牛津大学?那是我生命中一最大的决定。那时候也没什么人可以讨教建议。我知道如果我放弃牛津大学,那我家人肯定会很震惊的。
那时候精神上瞻前顾后,让我自己很受虐。如果某天音乐剧不适合我呢?如果我不再擅长作曲了怎么办?我又不能作词。如此说来,选择去做一个高度依赖于作词功底的作曲家,岂不是一件极其愚蠢的事吗?
思量再三,我终于做了一个决定。1966年7月17日我写信给莫德林学院招生处的老师托马斯•博斯(Thomas Boase),跟他说明我不再继续学业了。
我猜想可能蒂姆·赖斯的新工作太忙,没时间搭理我的决定。我还不确定他是否已经认识到我做了一个多么重大的决定,以及他对我的影响有多大。事实上,他在世界第一的唱片公司工作,也给我俩开了一扇大门,我也很乐意追着他的身后跑④。
06
大热音乐剧《猫》上演前,
韦伯也曾为之捏了一把汗。
小时候睡觉前我妈妈常给我读T.S.艾略特写的有关猫的诗。多年后,我想我是否可以给那些已有的诗歌作曲,我想到了《老负鼠的猫经》(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
想法是葆有了很长时间,但是在我遇到我的“灵魂伴侣”、制作人卡梅隆·麦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那真的仅仅是个想法。1980年,我和麦金托什一起共进了一个很长的午餐。他给我第一印象是很孩子气、精力充沛、爱傻笑、拥有无尽的激情。我从未遇到过对自己有如此自信,如此激情澎湃的人。
但1981年我们做第一次带妆彩排时,台上的身着纸盒做的鞋子的演员们看起来是在饰演狗,而不是猫。这也让我们探了将英国非专业剧场的底线。看了那一幕后我和迈金托什认为这个剧可能要成为人们的笑料。我俩当时决定不再做《猫》的演出。
第一次预演时,我和迈金托什还不太确定《猫》将大热。最后一首“猫主题曲”唱响时我俩紧紧拽着彼此,紧张地等待着突如其来的嘘声,准备接受观众崩溃的情绪。没想到,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巨大的欢呼声。
我和迈金托什踮着脚尖来到剧院前侧。我们看到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席间不时传来笑声和欢呼声。我和迈金托什当时我们还在想,他们是喜欢这部音乐剧呢,还是嘲笑我们做得不够好呢?观察了一阵子之后,我们终于确定观众朋友的笑声说明他们喜欢音乐剧《猫》。他们和我们一样喜欢这部音乐剧!我和迈金托什相拥而笑。借用迈金托什的一句话:“我们做得还行!”
注 释
① Lucozade,该饮品于1927年由英国药剂师Mr. Hunter发明并推出。其中的成分是葡萄糖,命名为葡萄适。
② Lavenham,为英格兰萨福克郡的一个村庄,民用教区和选区。它以其Guildhall,Little Hall,15世纪的教堂,半木结构的中世纪小屋和圆形步道而闻名。在中世纪时期,它是英格兰二十个最富有的定居点之一。
③ 摇摆六十年代是一场青年驱动的文化革命,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英国,强调现代性和充满乐趣的享乐主义,以摆动伦敦为中心。它看到了艺术,音乐和时尚的蓬勃发展,并被这个城市的“流行和时尚出口”所象征。
④ 他俩相遇后,一起写了四部音乐剧。1965年两人创作了第一部音乐剧《像我们这样的人》(The Likes of Us),由于种种原因该剧直到2005年才公演。紧接着,他们创作了《约瑟的神奇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和《艾薇塔》(Evita),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他们在音乐剧历史上的地位。这三部音乐剧的演出和录音制品一度被评论为二战以后英国音乐剧中最受欢迎的作品。当时谁也未曾想到在今后的数年中他们将改写音乐剧的历史。多年后,两人分分合合,非常富有戏剧性。
在《安德鲁·劳埃德·韦伯:40年的音乐剧之路》里韦伯盛赞蒂姆·莱斯,称他为音乐天才。“莱斯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创意,非常了不起。”
说明:本文刊载于英国《每日邮报》,节选自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于2018年推出的自传《脱下面具》(Unmasked)。由赵萍萍编译。
原文原载于「日谈公园」公众号“音乐剧教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大热作品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编辑 / CriAngel
转载请联系
“日谈公园”是一个好玩又有料的播客节目,连续4年Apple官方Podcast官方“最佳播客”得主,在全网创造了行业领先的播放数据。畅谈影视、音乐、动漫、旅行、喜剧等青年文化话题。
投稿&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
ritangongyuan@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