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地摊火了!靠劳动赚来的钱,一点都不脏!



文/冰蓝
“摆地摊”突然火了,你还莫名其妙吧?知乎上霸占热榜头三条的都是跟摆地摊有关的。一个“城管叔叔喊你回来摆地摊”的视频,让这个话题居知乎热度榜第一位。
城管叔叔变身销售小哥哥,打电话主动邀约:亲,地方准备好了,欢迎来摆个摊儿哦!
好了,收到这种电话请不用怀疑人生,这是因为咱们总理李克强考察时表示过:“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

所以这个行动是我们中华民族响应国家的号召,城管方面在贯彻执行着呢。

01.人均收入低就业难,
摆摊成首选



以往被严厉打击的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都不再罚款,反而被大力鼓励。这变化,确实有点快。 现在有这个好事,对于低收入人群和正在经历失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线曙光,那简直是人间的烟火! 在就业难的国情下那是中国人民的一个生机! 李克强总理在5月28日答记者问中说到:“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这组数字,在网络上引发强烈的关注。 这体现了总理对民生问题清醒判断和充分重视。客观准确的统计数字是决策施政的基础,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总理的话传递出一个信号,就是有相当规模的老百姓当前遇到了就业问题、收入问题。 这6亿低收入人群,大部分在农村,城镇中农民工受疫情的影响较大。 在疫情之下,对于城市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国企的人来说影响较小。 而在一些私人的企业,有些抗压能力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受到的影响也小。 主要是一些不能承担风险,平时又没有储备的中小型企业,出口外贸等受到的影响是冲击的。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就是在这样的中小型企业中就业,这类企业的走势也就是我们老百姓的走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失业没有收入,势必造成经济萧条,于是各行各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在这样的国情影响下,就业、吃饭等需求就摆到桌面上来了。 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怎么解决就成了头等问题。 那些愁到头发都白了的下岗青年们,嗅到气息了:国家都鼓励摆摊了,赶紧整啊! 摆摊成本低、没有税费、不讲学历、没有租金、人人可干,于是摆摊就成了人们的首选。

02.经济下滑,
摆摊成稳定国情之计

这不是文明倒退了吗? 地摊经济火了,是一种倒退吗? 其实,我对于地摊重新火起来,真的是特别的深有感触。 八九十年代的广州,曾经因为一条夜市街道而风靡全国。烤生蚝、炒牛河、砂锅粥、烤肉串、卤牛杂……那些灯火璀璨、人声鼎沸、物美价廉的场景,无不透露着生活的烟火气息。
只是,随着城市的扩容发展,这些烟火气渐渐消逝,从地摊转入到室内,往日的繁荣与热闹一去不复返。
虽然摊位式的经营已经转入到室内明亮的高档场所,然而开着奔驰宝马在路边摊撸串的场景,仍然会时不时上演。



因为,即使是最高级的五星级餐厅,上桌的菜也往往是预先制作好的。要想真正尝到热气腾腾、新鲜出炉的美食,除了家里,只能在路边摊了。 所以,地摊经济的爆火,不是因为总理一句话,而是因为真正满足了人性所需。 任何一项新经济风口,只要符合经济趋势,满足了人性的刚需,就有可能持久发展下去。真正具备价值的东西,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我倒觉得,摆摊这一招,真是妙啊——面对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大家兜里的钱都不够花,房贷车贷的压力就快撑不下去了,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心情难免有点焦虑。 更何况有甚者,房贷车贷都要面临断供了,这是要逼死人的节奏啊。 但咱十几年来受过的教育告诉我们:不能学大海对岸的人们那样,上街打砸抢。 那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下滑、就业难、门槛高、企业也没有那么多岗位提供的情况下,怎么办呢?干脆,我们来个降维行动:摆地摊。 像今年3月最早放开地摊经济的成都,仅仅两个月,就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问题,引得兄弟城市纷纷去抄作业。 而且,疫情期间,逛逛室外通风透气的路边摊,不是比逛商场更风情更健康吗? 摆摊既解决就业,又解决消费,更解决人民群众没地方可去的选择困难。不但民生解决了,也利于我们社会的治安稳定。

03.摆地摊收入堪比白领

摆地摊收入堪比白领,这个说法扎心了吧? 前几年,一个摆地摊卖煎饼的大妈,因为一句话:“我月入3万,会少你一个鸡蛋?”就上过热搜。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北京黄金地段的一个摊煎饼大妈,在顾客拿到煎饼果子之后,坚持认为大妈少给自己打了一个鸡蛋。 大妈辩解不过,忍不住说了一句:“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消息一出,顿时众网友疾呼:受刺激了! 网友们打开了回忆的闸门,确实涌现出了好多类似煎饼大妈的牛人... 有网友心塞了,还工作什么,不如去学习摊煎饼。 当然,“月入3 万”这个说法,经过经济学家分析,最后计算出,大妈最高时段的纯收入是1万9多一点吧,这真的不低于一个白领的月收入哦。 不要看低这个行业,行行出状元。摆摊比普通工薪一族的收入低不到哪儿去,甚至更上一层楼。 当然摆地摊也有秘籍,不是人人都能干成煎饼大妈。
比如一个卖衣服的小姐姐就支招: 摊档要选在人流密集的学校周边,然后摆了一托可爱的小内裤,外型上折得超可爱吸引眼球,不占位置。 那些学生妹挑着很喜欢,还配上可爱的小袋子装,一下子就卖出去很多。
还有网友支招: 我麻麻是出版社编辑,属于传统媒体人,我就曾经利用业余时间卖过书,处理过的那种 但是是正版书,质量和内容都很过硬,我出价又便宜,在地铁口和学校边,一天就卖了一千大洋…… 也算摆地摊的一次成功试水体验吧。
也有网友分享实地经验: 前年夏天带学生搞创业实训营整过,后备箱卖内衣袜子零食,找颜值高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边摆摊吆喝一边直播 男生咨询小姐姐上,女生来问小哥哥上,东西不起眼毛利贼高,除了累没别的毛病 2周赚的钱就让我有点怀疑人生。
这样看来是赚了一小笔呀!

刚刚在一个微信群看到个“段子”:地摊经济开放后,思路很明确!打开淘宝随便买点什么东西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到货之后去地摊位卖掉。7天卖不出去直接淘宝无理由退。
思路已经给你们打开了,就差落实了,再用上花呗 ,还不用占用货款。
摆摊经济一来,大家都不再焦虑了,有了钱,消费也红红火火了。
所以,别端着了,无论如何,先努力做一件事——活下去!
热气腾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体面。靠劳动赚来的钱,一点都不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