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十岁,再谈自我设限
在第四次精神分析小组里,简直是被分析个不成样子,整个人都陷入一种恐慌,因为我竟然有如此多的防御模式,层层铠甲,我可真是个坚硬的人,想要变得柔软。麦子姐说的内心的力量我似乎可以听懂,但是GC说的那些话我好像没有办法共情,反而对他提出的保护欲感到不适应,我如何对待那些关心我的人呢?
在原生家庭里没有获得的那些无条件的关注,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如何从他人身上获取并且给予其他人呢?
夜里在朋友圈发了精分咨询后的混乱后,小我一届的学妹和我聊天,我也像个不断给她提解决方方式的人一样在给不停输出自己的价值观。而我知道我的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期待的回应不会是这样,而是一个抱抱,而是许多安慰的话语,即便我们都是成年人,都很清楚现实是如此的残酷,很多时候那些安慰的话并不会解决问题,但是能够让人觉得被支持。一句需要和被需要,圈住了多少人呢?那些在孩提时代我们没被满足的需求,在长大以后变成了情绪的黑洞。每个人都在其中挣扎,痛苦。哎,究竟力量在哪里?
做完这期心理咨询,整个人都在一种惶恐之中。因为之前没有从别的角度看待过的模式突然一下子暴露出来。我们自我设限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自我设限同样会让我们处于痛苦之中,一个成年人该如何有建设性的构建稳定的真实自我,这真的是一个好难的问题。
一份安全感,却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而我又是何其幸运,能找到一个可以包容,并且得到共情、理解、需求感的小团体。
昨天晚上,大家谈起来,看到我身上有很多大家都有的问题,因而每个人都很真诚乃至于有些过分急切的想要把我从这种情况拽出去。但是就像GC说的这种模式必然让我获利,因而要打破这种东西,需要很多其他的支持,我要慢慢学着用新的方式去改变自己。九月姐的躯体症状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和她相似的我。而在麦子身上,我看到的则是持续向上的力量。我们都是那么迫切渴望获得力量的人,究竟是有多少不安全的成分在这个世界上呢?
我们和这个世界是如何交互的呢?
是什么在塑造我们的交互模式?
每一次咨询都像是一种对于固有自我的挑战,这种挑战带来的全新体验会让我觉得不适,但是于此同时能够看到自己和他人建立了新的交互模式,这个本身就应该被自己肯定。是呀,我们都要更加努力的去认知自我,突破自我。
多像是鸡汤文。而这所有都是内心的建设力量啊。
关于GC对于我对朋友的定义一下子好像把我对待朋友的要求讲的很清楚,我有时候会觉得这个人真实厉害,每一次都在用一些非常简略的东西概括我们每个人的模式,这算是天赋吗?但是你要相信对方心中的善意的部分,是希望组内有着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在一个能够更加宽容和相互理解的情境下进行交流。就像是old uncle一样,在那里笑着看所有人在情绪中起起伏伏。他的无力感来源于哪里呢?
我对于朋友一个词的概念,还真的是万分严格,我不太在意的是陌生人对我的评价,直接原因是,我不想被更多的关系控制。朋友之间的交互是需要很漫长的熟悉和适应的,因而对我来说维持一个朋友的成本很高,我能够给朋友什么样的支持呢?哈哈哈,需要问问我的朋友们了~
不过无论如何,6月7日的夜晚总归是一个美好的充满新发现的夜晚。真是值得感恩的一天呀~
© 本文版权归 StepLadd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