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复赛试卷及答案
2019年第十八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复赛试卷及答案
(比赛时间 90 分钟,预初、初一组,满分 100 分;初二、初三组,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有关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大赛免费答疑及相关资料索取,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
加微信:17321121852书香里的流年。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
1.以下成语与晏子无关的是( )
A.张袂成阴 B.南橘北枳 C.比肩接踵 D.一鸣惊人
答案:D(一鸣惊人与齐威王或楚庄王有关。)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晚明小品文代表作家的是( )。
A.张岱 B.于谦 C.袁宏道 D.徐渭 答案:B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笔记体小说的是( )。
A.《世说新语》 B.《阅微草堂笔记》
C.《梦溪笔谈》 D.《聊斋志异》
答案:C (《梦溪笔谈》是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著作。)
4.以下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是( )。
A.顾此失彼 B.一意孤行 C.本末倒置 D.指鹿为马 答案:C (《反裘负刍》)
5.以下日常生活客套话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请人原谅说“包涵” B.原谅别人说“见谅”
C.求人帮忙说“劳驾” D.让人勿送说“留步”
答案:B(见谅:让别人原谅自己)
6.下列成语与《吕氏春秋》一书有关的是( )
A.一诺千金 B.一字之差 C.一字千金 D.一言九鼎
答案:C
7.下列对“经、史、子、集”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四种文体 B.古代图书分类的名称
C.古代文人编书的四种方法 D.古代四种不同风格的作家的著作
答案:B(“经史子集”是古代人将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
8.“三班”指汉朝的三位历史学家,以下不属于“三班”的一项是( )。
A.班超 B.班昭 C.班彪 D.班固
答案:A
9.以下是以籍贯为称谓方式的一项是( )。
A.苏东坡 B.欧阳文忠公 C.王临川 D.王半山
答案:C(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
10.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张祜《宫词二首》属于宫怨诗
B.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属于山水田园诗
C.杜甫《蜀相》属于咏史诗
D.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属于送别诗
答案:B(属于干谒诗。)
11.“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中“属”的读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Shǔ 类 B.zhǔ 跟随 C.shǔ 隶属 D.zhǔ 嘱托
答案:B
12.下列语句中的“去”和“去饥寒犹远”的“去”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始出时去人近 B.俸去书来 C.睨之,久而不去 D.今日存,明日去
答案:A(A 距离 B 花费 C 离开 D 消失)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是你家母托我买的,请代我转交
B.我家令嫒获奖,多亏您的悉心指导
C.舍弟挺身追凶,家人引以为豪
D.愚兄万里来访,小弟感激不尽
答案:C(家、舍、愚是谦称,令是敬称)
14.以下不属于旧时蒙学读物的一项是( )。
A.《文选》 B.《三字经》 C.《千字文》 D.《千家诗》
答案:A(《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15.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欲济无舟楫(成全)
B.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
C.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张开的帷幕)
D.鼓翼扬清音(张开的翅膀)
答案:B(《渡荆门送别》)
16.“仲淹遭母忧”中“母忧”指的是( )。
A.母亲担心 B.替母亲担心
C.母亲的丧事 D.母亲遇害
答案:C(《范仲淹督学》)
17.“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互文 C.反复 D.夸张
答案:B(《泊秦淮》)
18.对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夜春风吹来,吹落了千树万树上的繁花
B.装饰节日的彩灯齐亮,好似千树花开
C.东风吹来了暖意,千树春花一夜齐发
D.节日的夜晚,千万棵树上装饰了花朵
答案:B(《青玉案》)
19.“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反复 C.夸张 D.对比
答案:C(《李延年歌》)
20.下列诗句中的“生”与“云生结海楼”中的“生”表达作用不同的是(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
D.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日年
答案:A(《渡荆门送别》)
21.《与诸子登岘山》中直接发表议论、点明作诗意图的诗句是( )。
A.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B.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C.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D.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答案:A
22.中国古代文人常以蟋蟀入诗,以下诗句并非描写蟋蟀的一项是( )。
A.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B.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C.蛩音唧唧最关情,无限秋光映画屏
D.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
答案:B(骆宾王《在狱咏蝉》。促织、蛩都指蟋蟀。)
23.以下不属于墨家学说观点的是( )。
A.兼爱 B.非攻 C.节用 D.中庸
答案:D(儒家)
24.以下典故与庄子无关的是( )。
A.濠梁之辫 B.不耻下问 C.鼓盆而歌 D.运斤成风
答案:B(颜回)
25.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今以师归而献马焉”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乐亦无穷也 B.则驰然而卧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而伯乐不常有
答案:C(《芮伯献马贾祸》)
26.下列句子中的“则”与“布帛尽则无以为蔽”中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战则请从
C.至则无可用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B
27.以下与“今华林园有柑二株”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尝贻余核舟一
C.即书诗四句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答案:D
28.和“至今匣藏”词性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岁赋其二 B.驴不胜怒,蹄之
C.父利其然也 D.空乏其身
答案:A
29.下列句子中的“之”与“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 B.其父信之
C.明旦之市而醉 D.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答案:C(《黎丘奇鬼》)
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A.始生,其音如钟/以刀磨其胁
B.公从子存仁为贼所得/顾为此灭族事耶
C.我愿代之/贼怒,系之柱
D.以刀磨其胁曰/太祖以束帛召公
答案:B(《章溢救侄不惧死》)
31.下列句子中的“乃”与“汝舍乙不呼,乃呼其妻”中的“乃”用法相同的是( )。
A.断气喉,尽其肉,乃去 B.家祭无忘告乃翁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向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答案:D(《魏公应断案》)
32.下列诗句并非描写杭州西湖的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答案:D(《西湖游赏》)
33.下列对诗句“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苍苍”从视觉角度描写竹林寺的环境
B.“杳杳”从听觉角度描写山寺晚钟的特点
C.两句对仗工整,体现了古诗词的形式之美
D.两句写别时之景,营造了清远幽渺的意境
答案:C(《送灵澈上人》)
34.下列“行”的意思与王禹偁诗作《村行》中的“行”相同的一项是( )。
A.山行 B.琵琶行 C.短歌行 D.长干行
答案:(《村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35-37 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5.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对偶 B.比喻 C.拟人 D.叠词
36.下列对第一二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江南夏季雨夜图
B.“家家雨”体现出乡村的清新静谧
C.“处处蛙”衬托出乡村夜晚恬静和谐的气氛
D.这两句分别从触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景物
37.下列对诗人心境的揣摩,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伤 B.落寞 C.失望 D.孤寂
答案:
35,A
36,D(视觉和听觉。)
37,A(朋友爽约,诗人独自一人自然失望、落寞、孤寂,但谈不上哀伤。)
阅读选文,完成 38-40 题: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3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止:停止
B.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之:它,代海鸟
C.奏九韶以为乐 以为:把(它)作为
D.鸟乃眩视忧悲 眩:眼花
3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与文中“觞”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驴不胜怒,蹄之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0.下列对本文寓意的理解,错误一项是( )。
A.以己度人的做法往往是错误的
B.好的愿望须基于对事实的认识
C.主观臆断常会导致事情失败
D.要用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
答案:
38,A(止:栖息)
39,D(名词,其余均是名词用作动词。)
40,D
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用“√”或“×”"表示对或错)
41.《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 ( )
答案:对
42.“六艺”指的是礼、乐、易、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 )
答案: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3.“国”是个多义词,多指国家,也有“国都”“国民”的意思。 ( )
答案:错(无“国民”的含义。《曲高和寡》)
44.干谒诗是古代文人向达官贵人展示才干所写的诗歌,曲折含蓄地表露入仕为官之心迹。 ( )
答案: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5.古代祭祀因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祭祀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分为太牢和少牢。( )
答案:对(《鲁侯养鸟》)
46.宋玉,战国时期楚辞作家,因继承了屈原的辞赋风格,故古人常将屈、宋并称。( )
答案:对
47.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诗体。它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讲究平仄及用韵。( )
答案:错(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
48.《说苑》由东汉刘向编撰,所载大多为秦、汉代史事,篇幅多短小,但表现手法多样。 ( )
答案:错(西汉。《羊殖每变益上》)
49.人日节亦称“人胜节”“人庆节”,正月初七日,人们戴人胜、赠花胜、吃七宝羹、出游登高。 ( )
答案:对(《人日思归》)
50.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唐代诗人崔颢题下《登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 ( )
答案:对(《黄鹤楼》《登黄鹤楼》都对。)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51.在古代,年老而没有妻子的男人叫“__________”,年老而没有丈夫的女人叫“__________”,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__________”,幼年死去父亲的叫“__________”。《孟子》称这四种人为“穷民”(困苦的人)。
答案:鳏寡独孤(《邴原泣学》)
52.《渔翁》作者是__________,他和__________是唐代__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答案:柳宗元 韩愈 古文
53.李贺诗想象丰富,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__________”。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
答案:诗鬼 浪漫
54.孔子勤读《周易》致使串连竹简的牛皮绳多次被翻断,后以成语“__________”形容读书勤奋。
答案:韦编三绝(《司马光勤学》)
55.《三字经》中提到的一个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是“__________”,《二十四孝》中这个故事名为“扇枕温衾”。
答案:黄香温席(《闵子骞》)
56.《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记录先秦儒家三位代表人物言行、思想的作品。
答案:孟子 荀子(《论语三则》)
57.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__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__”,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
答案:骆宾王 初唐四杰
58.补全以下诗句:
(1)__________,何求美人折! (2)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3)万壑有声含晚籁,__________。 (4)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5)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6)__________,总是玉关情。
(7)__________,燕山月似钩。 (8)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9)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 (10)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
(11)奇文共欣赏,__________。 (12)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
(13)江山易改,__________。 (14)大厦将倾,__________。
(15)桃李不言,__________。
答案:(1)草木有本心 (2)映阶碧草自春色 (3)数峰无语立斜阳
(4)气蒸云梦泽(5)山山唯落晖 (6)秋风吹不尽
(7)大漠沙如雪 (8)山随平野尽 (9)隔江犹唱《后庭花》
(10)长使英雄泪满襟 (11)疑义相与析 (12)小人长戚戚
(13)禀性难移 (14)非一木可支(15)下自成蹊
四、阅读理解题(共 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59-61 题。(4 分)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5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2 分)
A.本诗着重渲染了王濬灭吴的赫赫战绩
B.诗人由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引发感慨
C.诗人用诗歌客观地叙述历史描绘古迹
D.该诗嘲讽了终将难逃覆灭命运的统治者
60.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1 分)
A.“几回”高度概括了晋代之后历朝历代的兴亡之事,言简意赅
B.“往事”不单指前两联所叙之事,乃是放眼历史长河抚今追昔
C.“寒流”指恶劣的天气,以不变的西塞山显出世事无常
D.诗人触景生情,吊故思今,“伤”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61.下列诗句含义与本诗主旨相符的是( )(1 分)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C.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D.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答案:
59,B D(A 是西晋灭吴,王濬只是其中一人;C 并非“客观”)
60,C(“寒流”指长江)
61,D
(二)阅读下文,完成 62-64 题。(8 分)
天仙子 [宋]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62.词人的愁具体体现为( )( )( )。(3 分)
A.对午睡后听曲伤感之愁 B.对大自然春光已逝之愁
C.对天气阴晴不定之愁 D.对自己的年华老去之愁
E.对友人的后会无期之愁
63.以下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中“弄”字的赏析错误的是( )( )。(2 分)
A.“弄”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影”知觉、情感
B.“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花”动“影”舞的美好景象
C.“弄”字抒发了词人在当下难以排遣的满腔的愁情离绪
D.“弄”字与“宁”“静”两字呼应,营造了静谧的场景
64.下列对整首词内容的理解,恰当的是( )( )( )。(3 分)
A.小序交代词人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感兴趣,流露出无聊烦闷之情
B.上阕描写心情,表明词人由午后直至晚上一直处于愁烦情绪之中
C.下阕转而描写和谐的自然景象,表明词人的心绪到深夜变为平静
D.词人终日心情愁苦,即使听曲、饮酒、午睡、观景也得不到消解
E.词人表达了听歌饮酒的欢愉之后曲终人散、百无聊赖的寂寞之情
答案:
62,BDE
63,CD
64,ABD
(三)阅读下文,完成 65-67 题。(8 分)
苏秦刺股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暴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65.下列成语故事涉及的主人公正确的是( )( )( )。(3 分)
A.悬梁刺股(孙敬) B.卧薪尝胆(伍子胥)
C.囊萤映雪(孙康) D.闻鸡起舞(祖逖)
E.凿壁偷光(车胤)
66.以下对文意理解恰当的是( )( )。(2 分)
A.家人的态度是因为苏秦不务正业又无能
B.苏秦认为错全在秦王,有眼无珠不识才
C.世态炎凉令苏秦受辱,也激发了他的动力
D.“引锥刺股”表现了苏秦发愤读书的决心
67.文章开头“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这句话的作用是( )( )( )(3
分)预初,初一是赏析题; 初二,初三卷为选择题。
答案:
65,ACD(A 孙敬 苏秦 B 勾践 C 孙康 车胤 D 祖逖 E 匡衡)
66,CD (A 家人的态度是因为苏秦耗尽钱财却一事无成 B “秦”是苏秦自称,他认为错在自己)
67, 预初,初一赏析,初二初三选择题
赏析参照选择题的ACE选项。
初二初三
67.选择题:文章开头“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这句话的作用是( )( )( )(3分)
A.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B.说明秦王一开始并不重视民间人士的建议
C.引出下文家人的冷淡和苏秦的自我觉醒
D.从侧面反映出苏秦是一个一心追求功名而且睚眦必较的人
E.表现苏秦勇于改过、奋发图强的品质
答案:ACE
初二,初三增加部分
五、赏析题(共 20 分)
(一)(10 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與醉,狂歌五柳前。
68.王维的诗往往极具画意,请简析这首诗写景的特点。(不少于 200 字)
答题思路:
1,特征鲜明,取材丰富。写到寒山、秋水、柴门、落日,孤烟等,一副秋日田园风光图呼之欲出。
2,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人的出现让风景更有生命力,人物的活动与风景的推移呈现出活力和生机。
3,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余”“上”等动词的运用,给景色增添了动感,丰富的意象使此诗成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
(二)(10 分)
天镜园
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 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 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国丁划小舟 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明·张岱《陶庵梦忆》)
69.作者是如何描写天镜园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少于 200 字)
答题思路:
1,从自然景物入手,写出园子的景致,有画面感。
2,从人的活动入手,让景物有了生机和活力。
3,动词的运用,如神来之笔,勾画出栩栩如生的场景。
4,形式上,整散结合,句式齐整,音韵和谐,具有节奏的美感。
5,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使画面变得生动。
6,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生气盎然。
答题时,加上文中具体的词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