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烦的人生,是怎样一种境地
良田千丘,
看见人性生长,
看见有趣有料有文化的故事……

【千丘生·千丘说】
第7丘
耐烦的人生,是怎样一种境地
作家汪曾祺写有一篇文章,回忆他的恩师沈从文,文中提到:
沈从文看见儿子小虎搞机床设计,说他“要算耐烦”,看见孙女沈红做作业,又称赞孙女“要算耐烦”。
“要算”是湘西方言的音译,意思是“很,非常,十分,相当,特别”。“要算耐烦”,那就是说“有着很不一般的耐性”。
“耐烦”的词面解释是:不怕事情烦琐;有耐心;有耐性;不急躁;不怕麻烦;能忍受烦闷等。
当然,“耐烦”所附着的深层内涵,或是说它的发散性意义,要比这个词面解释丰厚得多。

在非常岁月里,沈从文被安排去清扫历史博物馆的厕所,事后他戏言:“我把马桶等当成文物一般对待,擦拭清扫得非常干净”。
这等“耐烦”,是一种极致的隐忍,是在积蓄生命的能量,以坚固自己的生之意志。
古稀之年的沈从文,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他就在那磨练另一种“耐烦”。他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看,一定会很喜欢的。”
在《态度创造快乐》这篇文章中,作者盛赞沈从文:
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由远古的湘楚文明而至近现代的湖湘文化,湖南人的性格(精神)在共识中得以提炼,那就是: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燎得难!
—— 能吃天下之苦,耐得住无尽麻烦,敢于直面死亡,一根筋霸蛮到底,从而解决掉一切困难。
曾国藩曾经说:“耐得千事烦,收得一心清。”又说:“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显见,曾国藩相人用人,几乎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因为他深信: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曾经推荐了三个人前去拜会曾国藩。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而是先从暗处静观他们的表现。
半个时辰过去,曾国藩发现有两个人等得不耐烦了,其中一个随意晃悠,去看四处的摆设;另一个虽然规矩地站在庭院里,却是神色不宁,焦躁万分。只有一个人,极其耐烦,只见他背负双手,气定神闲地仰望着天空的云卷云舒。
事后,曾国藩对李鸿章说:“你推荐的三个人,只有一个人堪当大任。”
李鸿章忙问:“老师如何得知?”
曾国藩捋须大笑,道:“做大事,最重要的是耐烦。这三人当中,只有一人耐得烦……”
事实证明,曾国藩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被他看中的那个人,就是日后的淮军名将、中法战争中的大功臣刘铭传。

曾国藩的官腔太严正,不妨起个唱腔,来一曲清代李渔(笠翁)戏曲名作《凰求凤》中的一个桥段:“呀!为甚么原故,气得这等利害。小姐,劝你耐烦些!”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马老板所要表述的,就是在创业守业过程中,要有一种坚定行走、坚持到底的精神。
—— 这种精神,是谓“耐烦”!

喜欢本文,请转发分享;
看更多文章,请关注本号!
作者千丘生,本名田宏辉,土家族。属意探究人性,故创《千丘说》,说点有趣有料有文化的故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