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请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不是保姆!

作者:天道孔子
插图:来自网络
1
今天,一则新闻冲上热榜前五名: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结果好励志!
妈妈白永旗,今年50岁,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护士长,为了陪“复习不在状态”的女儿,她也成为一名陪考妈妈,加入“考研大军”。
我们都知道,护士长的工作非常忙碌,她从准备考研到正式考试,备考时间只有两个多月,且都是利用碎片化的下班时间和周末。
而母女俩共同考研的事,连她老公都不知情。
最终,白永旗考上了西南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她25岁的女儿也同时考上了该校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
悄悄一努力,就成功拔了尖,甩同龄人又是几条街,妥妥的王者风范。
其实,不怕世界上有比你优秀的人,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
以前也看过一个类似的励志事件,父亲为陪女儿考律师证,他也加入了考者行列,结果双双考过,令很多人都为之羡慕。
可见,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非常重要,父母若做到了以身作则,子女想不优秀都难。

2
即便现在,我妈都相当后悔,当年没有陪我读书。就连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也意识到了陪读的力量。
有人反驳,考研可比考大学简单多了。此话差矣,随着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激增,录取率呈直线下降趋势,今年研究生录取比例只会比25%低。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合格是你必须考过国家分数线,才算第一轮过关。有考生虽考过了初试,但所报考院校并未给她安排复试的机会,因为报考人数已满,或者该考生自身条件并不优越,那么她唯一的出路就是等待调剂。
还有考生,虽然有幸安排了复试,但成绩不理想,还是被刷,等待调剂。
但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能过国家线就已经是非常牛逼了。
所以,考研并非1+1=2那么简单,它牵扯的专业、院校、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等各方面的考量,不是键盘侠打字那么简单。
承认别人优秀,其实也是一种素养。
身边也有家长在陪读,但有的家长是一边刷抖音,一边催促孩子快写作业。
孩子就反问,为什么你可以玩手机?我却必须要写作业?
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既然父母都热衷于玩手机,那么手机里一定有能让人快乐的东西。所以,打游戏、玩吃鸡、刷抖音等等,竟然已经成为不少学生的日常。
有家长说,玩手机很正常嘛,你总不能控制孩子的欲望吧?这种事你越反对,孩子越要玩。
这时,就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在看书,孩子自然也会拿起书本,如果家长整日沉迷于手机,玩物丧志,消极颓废,子女又怎能进步呢?

3
我昨天看到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你不想买房,你的孩子会买。你不想背房贷,你的孩子就会背房贷。两代人总有一代人要拼了命的努力!
换句话也可以这么说,你没有上大学,你的孩子总得上。可你天天刷抖音,就会阻碍他成长,阻挠他前进。
这世间最简单的成功方式,就是拿到一张颇有含金量的文凭,它不但可以保你衣食无忧,还能让你受益终生。(个案不做讨论)
有家长下班到家直接就是葛优躺,对孩子也是指手画脚各种批评,却没耐心给孩子讲解一道数学题。
中国家长有点太过关注于孩子的衣食住行,却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
我也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对孩子写作业拖沓的行为深恶痛绝,所以也会忍不住呵斥。
但收效甚微,后来,我改变了策略。
我对儿子说,别担心,妈妈和你一起来完成这套题,咱们计划20分钟完成,计时开始。
他很开心,感觉不再是一个人的孤军作战,因为有妈妈陪伴,做题反而越做越顺,最终我们耗时18分钟完成了那套数学题。
完事后,他轻松的说,这题太简单了,根本没什么挑战性。
我只能偷偷笑笑,有人一起并肩,胜过一个人的孤立无援。

4
很多时候,我在工作,儿子在写作业。当然,遇到难题他会来求助,我会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和他一起分析题干。
也有很多次,等我把题目念完,他就已经豁然开朗,妈妈,我明白了。
数学,儿子虽不是我的对手,但对英语,我一个考过CET-4的人,听力有时都不及他。
所以,每次检查他的听力题,我都会将听力反复听,唯恐哪一句没听懂。我常常开玩笑道,妈妈和你一起在读小学呢,我遗忘的知识一点一点的都被你补回来了。
学习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我常常为能帮到儿子而感到欣慰。一个能帮助孩子提升的母亲,远胜过一个厨艺好的母亲(我不是很会做饭,所以这么认为)。
我也曾对儿子说,等你考研的时候,妈妈陪你一起考,然后一起做同学,他就哈哈大笑,可我是认真的。
一生努力而又积极的活着,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
想让孩子变优秀,首先你得优秀。
优秀不是逼你陪孩子考研,而是要有三观正、生活方式健康,正确的教育理念等。
请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不是成为他们的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