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西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阳度数划分。在历史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廿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
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是我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补充。它是根据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编写而成,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物候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立春
·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雨水
·东风解冻,温润散为雨水。 雨水节气一到,树梢轻拂少女微风,树间阳鸟起伏和鸣,春雨至矣。
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惊蛰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惊蛰同时指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也是农民视其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春分
·分指平分。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昼夜平分,暖意起。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樑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清明
· 清明是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
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谷雨
·谷雨为三月中,雨我公田,雨其谷于水,播种时节到了。此时“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雨翻浮萍,残花即将落尽,春将告别了。
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立夏
·立夏为四月节。古人解释夏为“假”,如何理解这个“假”字?庄子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在假借之中,原本虚幻,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假哉天命”。
·夏因此是宽纵万物放任其生长,假才能使其狂妄而不顾一切地生长,而令其长大的目的,是为秋天的整肃,整肃才有收成。如此残酷的自然法则。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炎夏将至万物生,日光明媚且张扬。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小满
··小满为四月中,万物“小得盈满”。此时,麦气小满尚未熟,麦气是麦子散发的香气,“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小得盈满乃阳气极致所逼,阳气极,火气旺,物极必反,阴气就开始萌生。小满节气的“物至于此,毕尽而起”,是指阴阳关系开始转变——万物尽旅西行,阴起盛,万物才能成熟。
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春粒渐满,夏果新熟。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芒种
·芒种为五月节。这个芒是指稻麦,麦子到此时始熟,田野里开始弥漫新麦的清香。水稻过此时则不可种,稻田里也已一片怡人的新绿。
芒种一词,最早出《周礼》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的解释是,“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
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
·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夏至为五月中。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天。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小暑
·夏季第五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小暑开始进入伏天,天气变化无常 。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大暑
·大暑为六月中,天热到极点。 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湿热交蒸。午后盼风雨欲来,迎大雨滂沱,山晚听轻雷断雨,亦别有一种清凉诗意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竹风荷雨来消暑,玉李冰瓜可疗饥。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立秋
` 秋季第一个节气 。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
春为生,熟为秋,熟为轻,所以秋为轻盈展翅,由此才称“飞龙秋,游上天”,有秋高气爽。
“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处暑
·处暑为七月中,这个“处”是止,暑气至此而止。 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才秋风渐肃,这就是中秋了。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白露
· 白露为八月节。
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
秋分
·秋分为八月中。秋分至,九十天的秋天就过了一半。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只不过春分阳在正东,阴在正西,之后,阳气越来越占上风,雷发声,燕子飞回,夜越来越短。春分后,春水长流而浩荡;秋分后,秋水蹉跎逐渐凝滞。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寒露
·寒露是九月节,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自此,露气重而稠,稠而将凝,再过半月,将凝为霜降 。
自此,告别了秋高气爽、秋明空旷,白日将变得幽晦,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雾结烟愁。萧萧秋意重,依依寒色浓,归鸿将急于南飞,哀鸿遍野,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寒露湿青苔,别莱篷鬓秋
霜降
·霜降为九月中,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气肃而凝,阴冷凝露为霜。自此,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冬天已经在急迫地叩门了。
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 “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秋燥明显、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
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立冬
·立冬为十月节, 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朔风起,水始凝冰。五天后,地始冻,拂晓朔风悲,就“蓬惊雁不飞”了。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雪
·小雪,是冬季第二个节气。小雪为十月中,此时雪还未盛。雨遇寒,将霰为雪。雨凝先为霰,霰成微粒,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大雪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
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冬至
·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中,“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小寒
·小寒是十二月节,天渐寒,尚未大冷。《说文》释寒为冻,此时还未寒至极,至极是大寒。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大寒
·大寒为十二月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冬至一阳初生后,经小寒至大寒,阳气逐渐强大,由下而上,在逼迫寒气以全部能量抵制。由此阴寒密布地面,悲风鸣树,寒野苍茫,寒气砭骨,才是大寒。但大寒后十五日,壮阳就会出地驱逐阴寒,这就是立春。
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