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坐在遇上塞车的公车里眺望窗外的大海。(二十)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土尔其】奥尔罕·帕慕克
2020-5-28
美景之美,在其忧伤。
—-阿麦特·拉西姆
5:康拉德、纳博科夫、奈保尔——这些作家都因曾设法在语言、文化、国家、大洲甚至文明之间迁移而为人所知。离乡背井助长了他们的想象力,养分的吸收并非通过根部, 而是通过无限性;我的想象力去要求我呆在相同的城市,相同的街道,相同的房子,注视相同的景色。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我出生的城市在她两千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如此贫穷、破败、孤立。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跟每个伊斯坦布尔人一样)让他成为自己的忧伤。
10:帕慕克—棉花(白)
12:……她似乎跟我一样两相为难,既想继续生活下去,又想捕捉完美的时刻,品尝日常事务的同时,依然以理想为荣耀。但即使我反复思考这些矛盾——抓取生命中的某个特殊时刻并加上框,究竟是抗拒还是屈服于死亡、衰落和时间? ——我对它们却是渐感厌倦。
25:但最急切的愿望似乎是摆脱衰亡帝国的辛酸记忆:颇像被抛弃的情人扔掉心上人的衣物和照片。但因为没有西方或当地的东西来填补空缺,西化的强烈欲望通常相当于抹去过往。对文化产生缩减矮化的效应……
43:土耳其语里的“博斯普鲁斯”同“咽喉”是同一个字。
46:⭕️……放学后沿海边走回家的学童,坐在遇上塞车的公车里眺望窗外大海的游人,蹲在码头等待渔夫的猫…
希萨尔(1887-1963)《博斯普鲁斯文明》
……我也欣赏作者浓烈的怀旧之情,使他几乎无视于他的失乐园中潜藏的邪恶暗流。“没有一丝风的时候,水面有时仿佛由内震颤,呈现水洗丝的表面。”
51:观看——只有毕生在这些海岸度过的人才看得见——船只和雅丽别墅在博斯布鲁斯谱成的诗句,抛开历史,如孩子般尽情享受,期望都知道这个世界,多去了解——一个五十岁作家逐渐了解,这种狼狈地挣扎叫做喜悦。
56:生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时会想,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随时都能漫步在博斯普鲁斯沿岸。
78:早年有一回争吵,由于具有某种诗意的庄严,而对我们产生了深刻影响。……关上门,房间虽暗,却有一道强光通过两扇毛玻璃大门的新艺术图案直射进来。哥哥和我隔着明亮的玻璃做注释,我们父母的影子互相走进有分开,再次走向前碰彼此,怒吼时合成一个影子。这出皮影戏时而失去控制,使布幕(毛玻璃)微微颤动——就像我们去卡拉格兹皮影剧场的时候——一切都以黑白影像进行。
85:我们可将此种混乱,朦胧的状态称为忧伤,或者叫他的土耳其名称“呼愁”,这是某种集体而非个人的忧伤。“呼愁”不提供清晰,而是遮蔽现实,它带给我们安慰,柔化景色,就像冬日里的茶壶冒出蒸汽水凝结在窗上的水珠。蒙上雾气的窗子使我感到“呼愁”,我依然喜欢起身走向这样的窗子,用指尖在窗上写字。当我在布满水气的窗上写字画图时,我内心的“呼愁”便消散而去,心情可以放松,在我写完画完后,我可以用手背抹去一切,望向窗外。但景色本身只能引发它自己的“呼愁”。是该对伊斯坦布尔城注定背负的这种感觉有更进一步了解的时候了。

87:伊斯坦布尔的“呼愁”不仅是由音乐和诗歌唤起的情绪,也是一种看待我们共同生命的方式;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个思想状态,最后既肯定又否定人生。
……忧伤通往愉快的孤独;有时忧伤是一种欢喜的确认;忧伤是孤独的结果,孤独是忧伤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89:戈蒂耶访问伊斯坦布尔……将城里某些景色形容为“忧伤至极”,亦为赞美之意。
96:隆冬之晨,当阳光忽然照耀博斯普鲁斯海,微微的水雾从海面升起时,你几乎触摸得到深沉的“呼愁”,几乎看得见它像一层薄膜覆盖着居民与景观。
99:“快乐皆空/甜蜜惟忧伤”
由于生来便把这“呼愁”挂在心上,他们在面对金钱、成功或所爱的女人时不能显出渴望……伊斯坦布尔的“呼愁”不是主张个人反抗社会,反倒是表明无意反抗社会价值与习俗,鼓舞我们乐天知命,尊重和谐、一致、谦卑等美德。
107:从法国选择的美学让他们了解到,他们在土耳其永远达不到跟马拉美或普鲁斯特同样有力而地道的叙述方式。但在慎重思索后,他们找到一个重要而地道的主题:他们出生时的大帝国步入衰亡。他们对奥斯曼文明及其必然衰微的深刻了解,使他们避免跟同时代许多人一样,陷入稀释过的怀旧之情、简单的历史自豪或恶意的民主主义和社群主义当中,也成为展开某种往昔诗学的基础。他们居住的伊斯坦布尔是个废墟遍布的城市,却也是他们的城市。他们发现,若献身于与失落和毁坏有关的忧伤之诗,便可找到自己的声音。
……但他们确实相信只有去看城市的过去,并以文字描述撩起的忧伤,方可找到自己真正的声音。
121:我渐渐领悟所谓的学校回答不了深奥的人生问题,其主要功能不如说是为了使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中全面的政治暴行而做准备。
129:(拉西姆)和他的大部分读者一样,他对东方西方的问题或是“推动我们的文明改造”不感兴趣。对他而言,西化产生了新一批装腔作势者,其矫揉造作的新姿态,他是他乐于揶揄的对象。
132:……文学精英们的嘲笑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身不由己的普通人,走在街上关心自己的事、为养家糊口而艰苦奋斗的市井小民。我们之所以熟悉这些教育程度不及专栏作家和报刊读者的伊斯坦布尔不幸之人——他们一百三十年来在街上做的事,他们吃的东西,说的话,他们发出的声音——都归功于这些屡屡愤怒、时而慈悲、不断批评的专栏作家,他们以写下这些为己任。
学会识字的四十五年后,我发现每当我的眼光落在报纸专栏上时,无论它是威胁我走回传统还是使我加倍西化,我都会马上想起母亲说的“不要指指点点”。
141:除了大批丑陋建筑以外,真拿不出任何值得自豪的东西,假如我们无法光以贫穷、衰弱、受火灾破坏的理由来自圆其说——还因为都市更新让我们着了魔。
147:⭕️⭕️⭕️我们喜欢说自己在共和国成立、土耳其成为一个西方国家之后便切断了奥斯曼的根基,成为更“理智而科学”的民族。或许正因为如此,坐在现代化的窗口注视我们理应遗忘的奥斯曼先人种种奇怪、陌生、人性的现象,是如此激动人心。
158:科丘宣称他与文人同辈们遵循着一个优良传统,即都是在上酒馆之后才写得出东西的奥斯曼诗人。
162:我们承认我们之所以喜爱科丘是因为他的「失败」。是,因为作者终究未能西方化。想以新的眼光看城市,这些作家必须破除自己的传统身份。为了西化,他们踏上了不归路,走向东西方之间的朦胧地带。他为他独创性所付出的代价,则是孤寂。
165:⭕️⭕️⭕️通常,你要看得出你究竟站在东方还是西方,只需看你如何提起某些历史事件。对西方人来说,1453年5月29日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东方人(土耳其)来说则是伊斯坦布爾的征服。若干年后,我的妻子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在考试中使用「征服」一词,她的美國教授指控她有「民族主义情结」。事实上,她使用这词不过是因为在土耳其念中学时学的是这种用法。
172:我就像家中每个人一样,对虔誠之人的信仰感到不安。我与土耳其世俗中产阶级的每个人共同惧怕的不是神,而是信奉者的狂热。
176:我发觉宗教的本质是內疚。(?)
178:虽然我不像我所希望的那般信神,部分的我仍希望神如果像人们所说的無所不知,以她的聪明,应当明白我何以无法信仰——并因此而原谅我。只要不四处宣传我沒有信仰,或旁征博引地攻击信仰,神就会了解,减轻我为我的缺乏信仰所承受的內疚与煎熬,或至少不过分把心思放在我这样的小孩身上。
我最恐惧的不是神,而是过度信仰她的那些人。
180:对社会八卦感兴趣是个性软弱的表征,等于无视記者躲在笔名后头发泄對「有钱人」(包括我們交往的或希望自己成为的那些人)的怨气,编造有关他們的谎言。
184:古董商波尔塔卡鲁在他的古玩店展示这些人周围的家具——读经台、长椅、鑲珍珠桌、油画、加框字画、老式步枪、祖先传下来的古剑、牌匾、大钟——使我深情地忆起他們所过的沒落生活。
199:坦皮纳带着怪异的內疚感如此告知诉我们,听见某人高喊“失火!”,他们便跳上自己的马车,赶往现场; 而后他继续列出他们随身携带的御寒工具:毛毯、皮毯以及——万一大火将持续一段时间——用来煮咖啡、热食物的炉子和锅子。
201:但是对我们这些在1950年和1960年代看见城市最后一批“雅骊”、宅邸、破木屋彻底焚毁的人而言,我们从中取得的乐趣根植于某种心灵疼痛,与目睹盛况而为之激动的奥斯曼帕夏大不相同。看见我们没资格也没把我继承的最后一丝伟大文化、伟大文明,在我们急于让伊斯坦布尔画虎类犬的模仿西方城市时突然毁灭,我们感到内疚、失落、妒忌。
203:……另一方面,对半夜醒过来的人来说,一场遥远而无法影响个人生活的灾难就是一剂良药。
210:(奈瓦尔)他立刻说出一番话,这番话在百年之后得到雅哈亚和坦皮纳这些作家的呼应,并成为之后西方旅人挂在嘴上的陈腔滥调:“伊斯坦布尔有着全世界最美丽的景致,它就像剧院,从观众席观赏最美,避开了舞台侧面贫困肮脏的街区。”
215:距离使风景壮丽,使单调、狭窄、陡峭、肮脏的街道、一片凌乱的房屋与树林“染上阳光的色彩”。
223:一个城市的性格就在于它“太过分”的方式,一个旁观者可能对某些细节过分关注而歪曲事实,但往往也是这些细节定义了城市的性格。
227:本雅明在《漫游者的归来》当中提及赫塞尔的《漫步柏林城》时说,“假使把现有的城市描写根据作者的出生地分成两组,我们肯定会发现,当地作家对相关城市的描写只占少数。”根据本雅明的说法,外人看一座城市的时候,感兴趣的是异国情调或美景。而对当地人来说,其联系始终掺杂着回忆。
236:……他渴望某种西方风格的形象能让民族主义“看起来更美”。
240:忧伤最初被看成如画的风光之美,却也逐渐用于表达一整个世纪的败战与贫穷给伊斯坦布尔人民带来的悲痛。
241:“美丽如画”,描述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美的建筑风光,它的美是其创造者未曾料到的。……如画之美来自建筑物矗立数百年后才会浮现的细节,来自常春藤、四周环绕的青草绿叶,来自远处的岩石,天上的云和滔滔的海洋。
250:罗斯金表明,如画之景由于是偶然发生,因此无法保存。毕竟,(建筑)景色的美丽之处不在于建筑师的意图,而在于其废墟。
267:“阿拉塔克西姆
(ara takaim)
“塔克西姆”的含意可解释为分隔、汇聚或引水,因此奈瓦尔看见摊贩与墓地的那片旷野(也是配水中心)被伊斯坦布尔人称为“塔克西姆”。
270:福楼拜写下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道德原则:对于世界,对于未来,对于人们将如何评论,对于任何一种制度,甚至对于我从前朝思暮想的文学名声,我都不在乎。这就是我的为人,我的性格。
284:…将世界抛在脑后,同我的忧伤玩耍之时,它的幽暗也开始消退。
294:美国人阐述西方文明奇迹1时的狂热,令我们哭笑不得。有些来土耳其,希望教第三世界贫困国家的儿童识字,他们多半出生于1940年代的左派份子,给我们朗诵布莱希特,拿马克思主义分析莎士比亚,甚至给我们念文学作品时,也要证明万恶之源是误入歧途的好人创造出来的社会。
298:随着时间推移,生命就像音乐、艺术和故事般有起有落,终而走到尽头。但那些与我们同在一起的生命,仍存在于眼前流动的城市景色,有如从梦中摘下回忆。
301:我却想起我爱这城市并不因为任何的纯粹,而正是因为它缺乏纯粹
313:“我喜欢你那样看我。”
……从躺着的沙发上,我们看得见博斯普鲁斯海上船只的探照灯,悄悄地扫过暗黑的海水和公寓的墙壁。
314:……我觉得自己与她更加亲近,我的胃痛了起来,而我尚未发现这是恋爱的另一个征兆。
315:多年后,我自问为什么走这些路,搭这些船的时候我们不曾牵手,于是得出多种原因:一、我们这两个胆怯的孩子之所以走上伊斯坦布尔的街头,不是为了感觉我们的爱,而是为了掩藏我们的爱。……
330:……因为不管我们提起有关城市本质的什么,都更多地反映我们本身的生活与心境。除了我们本身之外,城市没有其他的中心。
333:…于是我终于放松下来,接受赋予伊斯坦布尔的庄严之美的“呼愁”,她命中注定的“呼愁”。
334:就像柯勒律治的主人公,醒来发现手中握着梦里的玫瑰。(?)
335:来到埃于普,从金角湾的废墟和历史袭来的甜美忧伤便随风散尽。我慢慢懂得,我爱伊斯坦布尔,在于她的废墟,她的“呼愁”,她曾经拥有而后失去的荣耀。
2020-6-4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