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辞日记(1) | 想清楚再出发吧
2020年6月的第3天。 也是我裸辞待业在家的第3天。杭州算是进入了梅雨季,前两天潮湿又闷热的天气,终于昨晚上开始下雨了。接下来一周到半个月都会是这种容易发霉的日子。 这两天都没有出门,宅家读书、看视频学习、听歌、刷豆瓣知乎、思考人生——哈哈如果不是被金钱所困被生活所迫,谁愿意去上班啊?反正我就挺喜欢这样的生活的。本来我也是个比较宅的人,也算是有时间管理意识,所以一直也能比较规律地过日子。 第一天的时候把简历更新了下,重新上传到了各个招聘平台。说来实惨,最近这段时间招聘app上打招呼的可少了,要不就是奇奇怪怪的岗位——甚至有个培训学校的体育老师职位???(我服了……)岗位整体的薪资水平也有所下滑,观望过之前能给到10k以上的如今基本在7-8k左右。唉,真的,大家都不容易。昨天倒是有个还算匹配的岗位,而且给了20k-30k的薪资,但我想,能给到这个数的估计是要一个人撑起了好几个人的活。看项目情况应该也是从0到1,更巧的是,这家和我毕业后第一家是在同一栋写字楼,就我这性格,碰到老同事可真觉得尴尬呢。当然,单从工作内容本身来说,似乎也没有特别大的热情。另外,还有个猎头推了个一家算是行业巨头的岗位,但这家的企业文化和风气无法苟同,所以果断回绝了——上一家的经历还想再来一遍吗? 这就说到了我接下来到底想做什么样的工作? 之前跳槽面试的时候,被问到职业发展方向or职业规划,我的回答基本是 用户运营/内容运营/产品运营;面试主管岗位的时候,我会稍稍带一句,也会往管理层发展。不过,最近这段时间在想:我真的喜欢做“运营”吗?我适合带团队吗/我能够管理或领导别人吗?从某种角度来说,“运营”一定带有销售/营销/转化的成分,需要为gmv/roi负责。如今互联网在玩的套路基本也就那些了,大家互相借鉴,太阳底下并无新鲜花样。所以,“运营”的入行门槛是比较低的。如果要成为不可替代的,必须掌握某种核心竞争力。我目前能想到的是,运营必须有更多对产品本身的思考,或者有更高级的技能(比如数据分析、文案撰写、设计才华等),或者有很多新颖的创意。至于带团队这个事儿,以前总觉得走到管理层便会轻松,指挥底下的人给你干活儿,多爽啊。但后来觉得好像也不是这么回事儿,越往上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都会越大,随之而来的压力也会越大。你不仅要管理好你自己,还要管理好底下的伙伴,你需要引领大家心甘情愿、认认真真地工作,并且承担起为目标和结果负责的重任。而且,还要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各司其职,有所成长和收获。当领导、管理团队这里面牵扯到的学问可太多了,绝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完的,也不是看几本书就能学会的。高处不胜寒呢。 (废话真多!)昨天开始学产品经理相关的课程,可能现阶段我对产品的热情>运营,而且在运营这条路上碰到了些瓶颈吧。至于要不要带团队,也看是什么样的机会吧。 另一个命题是,如果现在离开互联网,去哪里呢?

os:待业最大的问题也许是五险一金。也有在琢磨自由职业的事情了,有眉目了再和大家分享。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自信点,求职时也绝不卑微,想清楚自己的方向,设定底线,眼光放长远些。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来“运营”,思考各个层面的roi,在什么方面投资自己会有好的回报。Don't worry, be happy. 《悠长假期》重刷起来~